食管癌(一)

中国抗癌协会111998年

主要靠症状、i钡餐造影(简称钡餐)、i食管拉网细胞学(简称拉网)和食管镜等检查,l对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早期癌(表浅癌)病人,l需仔细询问病史,l大多都有轻微的吞咽不适症状如胸骨后隐痛、i哽噎感或异物感等。重视早期症状,l结合有关检查,l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一)钡餐、i拉网均阴性

1.无吞咽不适症状,l但年龄在40岁以上,l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或家族史阳性者,l每半年复查一次拉网细胞学检查。

2.有吞咽不适症状,l并伴有上述高危因素者,l每3个月复查拉网一次。近年来经食管癌高发现场验证,l具有肯定价值的早诊方法如隐血珠检查和吞水音图法,l均为无创性新技术。

隐血珠检查(秦德兴,l1989)是利用早期癌表面多有糜烂、i溃破和少量渗出,l将系有尼龙线的隐血珠,l空腹吞人胃内,l该珠内含有试剂,l31min后拉出检测,l较大便内测定隐血结果更为灵敏、i准确。

吞水音图法(陈荔香,l1988)能将吞水的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l并描记图形、i数据,l具有现场实时监听和监视功能。检查前受检者只需喝温A开水两口,l数分钟即可诊断。贲门癌的检出率更高。此方法已用于高发现场的初筛,l部分单位已用作早诊的辅助检查。

3.若吞咽不适症状持续或隐血珠:i吞水音图阳性,l应进行纤维食管镜检查,l如仍不能肯定诊断时应紧密观察病情,l每1~2个月复查一次。

(二)钡餐阴性、i拉网阳性

1.拍摄高电压胸片,l排除上呼吸道的肿瘤。

2.采用钡餐电视透视,l移动体位、i多轴观察全食管、i贲门、i胃底和胃小弯部黏膜有无异常或功能改变。可疑处加摄黏膜像、i点片或双重对比造影。

3.将拉网导管分别送至距门齿25cm、i35cm和35cm以下处进行分段拉网,l以帮助定位,l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4.电子纤维食管镜常能更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l进一步明确其范围、i深度、i大小和形态。镜下所见的表浅病变如糜烂、i粗糙、i充血或隆起等,l有时界限模糊或与炎性疾患难以辨认时,l辅以1.2%~2%的碘液(lugol)或1%~2%的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活体染色,l以提高癌的检出率。

(三)钡餐阳性、i拉网阴性

1.重复细胞学检查,l并在网囊拉至病变处时适当增加囊内充气量,l以减少漏诊(假阴性)。

2.食管镜检查旨在直视下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l肯定病变性质,l除外良性疾患,l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对少数不典型病例,l症状持续,l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行开胸探查。

(四)钡餐、i拉网或食管镜均阳性

属本范围内的病人,l多为中晚期食管癌,l症状和钡餐造影均较典型,l一般不需做细胞学检查。但为了术前准确的分期和评估预后,l根据条件争取做以下检查,l以做好术前准备。

1.即使中、i晚期病人,l食管镜检查仍属必要,l以便了解癌的外侵程度、i内镜下分型和组织学类型。特别是近年来食管腺癌发生率增加,l食管小细胞癌和多原发癌也屡有报道,l上述发现都与术前肿瘤TNM分期和治疗方案有密切关系。

2.气管分叉是划分肿瘤部位、i了解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癌位于气管分叉以上者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至颈部和上纵隔区,l其转移率各约30%,l反之则主要向下转移(Siewert,l1994)。因而位于气管分叉上的胸段食管癌术前行颈部B超检查和上纵隔CT扫描,l有助于确定手术范围,l并根据钡餐片观察有无纵隔增宽、i气管移位或气管分叉角度的改变,l必要时做支气管镜检查以辨别大气管受累情况。

3.内镜超声(EUS)可帮助预测肿瘤(T)的浸润深度、i周围外侵程度以及区域淋巴结(N)的转移部位和范围,l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4.电视胸腔镜(VATS)可直视下更清楚的观察癌肿与邻近脏器的关系,l帮助判断肿瘤切除可能性和直视下行淋巴结切除以取得组织学诊断。

5.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3.8%(Akiyama,l1994),l转移方向主要是下纵隔和腹腔。术前应常规做腹部B超检查,l了解腹腔转移的部位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