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分类(二)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胃炎诊治座谈会

1982年10月11重庆

(一)慢性胃炎的分类

1.浅表性11包括糜烂及出血,l也可注明是弥漫性或局部性及其部位,l如胃窦部。

2.萎缩性11如萎缩性胃炎伴增生,l可称为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

3.肥厚性。

(二)慢性胃炎的胃镜诊断标准

1.浅表性胃炎的表现

(1)黏液增多附着在黏膜上不易脱落,l用水冲掉后,l可见黏膜表面发红或糜烂剥脱,l需要与咽下的黏液或十二指肠反流的黏液相鉴别。一般反流黏液含有气泡而且随蠕动而移动。

(2)小斑片状或线状发红,l有的地方充血,l有的地方不充血,l故呈斑状,l发红的境界不很明显,l色调鲜红。线性充血常见于皱襞隆起处。

(3)红白相间或花斑,l为散在均匀的小红点,l红点与红点之间的黏膜略显苍白,l有的像麻疹病儿的皮肤,l一般黏膜比较平整。

(4)水肿,l黏液反光强,l稍苍白,l肿胀感。

(5)糜烂者表层黏膜剥脱,l常有白苔,l又可分为3型:i隆起型,l如丘疹状顶端有脐样凹陷;平坦型,l不高出周围黏膜;凹陷型,l比周围黏液低。糜烂的周围黏膜常有炎症表现。

2.萎缩性胃炎的表现

(1)黏膜颜色改变:i正常为橘红色,l萎缩时呈灰白、i灰黄、i灰或灰绿色,l同一部位的黏膜深浅不一致,l红色强的地方也带灰白色,l一般灰黄或灰白色的地方也有略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存在;萎缩黏膜的范围可以是弥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l甚至呈小灶性,l黏膜变薄而凹陷,l境界常不明显。

(2)血管透见:i萎缩初期可见到黏膜内小血管;重者可见到黏膜下的大血管如树枝状,l暗红色,l有时犹如在黏膜表面上,l易与皱襞相混;胃底贲门的血管正常时也可见到。观察血管时要掌握好胃内压力。

萎缩性胃炎也可合并浅表性胃炎;腺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而看到过形成的表现,l黏膜层变厚,l此时不能看到黏膜下血管,l只见黏膜表面粗糙不平,l颗粒或结节僵硬感,l光泽也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