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111993年6月11太原1993年6月8~10日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l会议主要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原草案是197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会杭州会议制定的,l为便于了解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演变,l特重新发表原诊断标准(草案)和本次会议对诊断标准的修订。
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1978年)
1.定义11是一种可能属于免疫病理机制和遗传有关的不明原因的非特异性直、i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肠道微生物感染和精神因素等可成为诱发因素。
2.诊断步骤11临床有慢性黏液血便疑诊本病时应作下列检查。
(1)多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i涂片找阿米巴原虫以及根据流行病区特点作除外血吸虫病等的检查。
(2)乙肠镜检,l兼做黏膜活检。暴发型和重症患者可以暂缓检查。
(3)钡剂灌肠检查病变的性质、i程度及范围,l同时除外其他疾病。
(4)需要时可做纤维结肠镜检。
3.诊断标准
(1)临床:i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i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l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i眼、i肝脾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i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i水肿,l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l且呈弥漫性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i质脆易出血,l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性息肉、i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黏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l同时常可见糜烂、i隐窝脓肿、i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3)钡剂灌肠所见:i①黏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溃疡或假性息肉。③肠管缩短、i肠袋消失,l可呈管状。
(4)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
在排除菌痢、i阿米巴痢、i慢性血吸虫病、i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结肠炎、i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l可按下列标准诊断。a.根据临床、i肠镜检查之①,l②,l③三项中之一项及(或)黏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b.根据临床及钡剂灌肠①,l②或③中之一项者可以诊断。c.临床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l可以诊断本病。d.临床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者,l应列为“疑诊”追访。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i严重程度、i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
类型:i慢性复发型、i慢性持续型、i急性暴发型、i初发型。
注1:i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l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l常伴中毒性结肠扩张、i肠穿孔、i败血症等并发症,l除暴发型外,l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并可相互转化。病情程度:i轻度、i中度、i重度。
注2:i轻度系全身症状轻或无.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间,l重度有多次黏液血便及水样泻、i发热、i脉率快等全身症状,l血沉明显增快,l血浆白蛋白可减低。
病变范围:i直肠炎、i直乙结肠炎、i右半结肠炎、i左半结肠炎、i区域性结肠炎、i全结肠炎。
4.治愈标准(略)。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修订
(1993)
1.定义11考虑删去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l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l且以溃疡为主,l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l但可向近端扩展,l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2.诊断步骤11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直接作纤维肠镜检查。
将2(4)取消,l并入2(2)。(2)乙状结肠镜后加“纤维结肠镜检查”。
3.诊断标准11(2)肠镜所见,l文献中各家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第3(2)②条未补充“黏膜血管模糊”。关于活检:i病理科医生可能各有自己的评价。补充为:i黏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l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i隐窝脓肿、i腺体排列异常、i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病情程度:i注2改为“注2.轻度患者4次/天以下腹泻,l便血轻或无,l无发热、i脉搏加快或贫血,l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间。重度腹泻6次/天以上,l明显黏液血便,lT37.5℃以上,lP在90次/分以上,lHb<100g/L,lESR>30mm/h”。
4.治愈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