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四)

慢性胰腺炎(chronic1pancreatitis,lCP)在西方国家的流行率为(10~15)/10万,l发病率为(4~7)/10万。由于目前广泛用于诊断CP的各种手段与方法对于早期CP的敏感性较差,l甚至可认为无法用于早期CP的诊断,l因而无论是CP的流行率还是发病率均低于其真实的发病情况。CP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l差异较大。CP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l但并不属于少见疾病,l与全球一样呈上升趋势。日本新近采用先进影像学技术获得的流行率和发病率均高于2000年日本全国CP流行病调查的数据。因此,l在新世纪中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以及诊断技术的发展,l将提高CP,l特别是早期CP的确诊率,l为CP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一)CP的分类

CP分类长期以来是归属在胰腺炎的大分类范畴之中,l且CP尚无统一分类。1963年,l法国马赛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l根据临床和病理将胰腺炎分为四类:i①急性胰腺炎;②急性复发性胰腺炎;③慢性复发性胰腺炎;④CP。由于是以病理为基础,l临床较难应用。1983年在英国剑桥国际会议上,l对1963年马赛会议提出的胰腺炎分类进行修改,l其中强调CP必须有结构上不可逆的改变,l并提出CP分级。

1995年,l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对CP病因的认识,l从危险因素与病因角度提出CP的分类,l称为“TIGAR-0”(见下表)。首次将基因突变也归入CP的分类。

(二)CP的诊断

我国CP的诊断一直沿用1987年5月在桂林全国胰腺疾病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笔者最近参加的亚太地区CP共识会上,l综合亚太各地区的诊断标准以及诊断技术的进展,l提出CP诊断标准的基本要素:i①ERCP显示有胰管改变;②促胰泌素试验阳性;③胰腺钙化;④有CP超声内镜(EUS)的典型异常改变;⑤组织学检查证实。符合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可诊断CP。与我国1987年诊断标准相比,l仅增加了EUS的改变。

由于经皮胰腺穿刺活检的危险性高,l难以得到组织学的诊断。目前也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的CP诊断“金标准”。目前对于晚期CP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i影像学诊断以及辅以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北京协和医院回顾性研究显示:iERCP对CP诊断敏感性为92.0%,l准确率为80.6%。其在敏感性方面明显优于CT的64.4%和B超的58.9%;其中28例行EUS的CP患者中,lEUS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92.9%),lEUS与ERCP诊断CP的一致率为75%。上海长海医院的研究显示,lEUS与ERCP的符合率为90%,l联合应用可提高对CP的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研究报告,lERP胰管3级异常的一致率为96%,l由于ERP胰管1级异常是指非主胰管的侧支异常,l故EUS呈阴性结果;但ERP正常的CP中,l63%的EUS可显示有胰腺实质的改变。对于可疑CP患者,l即嗜酒但无临床症状者,l58%有EUS异常。EUS是否是早期诊断的方法,l仍需EUS与病理的一致研究,l以及扩大样本数目的研究。再者EUS与US相同,l受检查者经验的影响。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结合胰泌素刺激的MRCP(S-MRCP)将可能成为早期CP诊断的手段。有研究对拟诊为胰腺疾病的43例患者采用该方法,l其中79.1%S-MRCP可见异常,l诊断为CP;仅20.9%S-MRCP正常。S-MRCP异常者,l再依据剑桥分类,l其中88.2%为轻度,l5.9%为中度;5.9%为疑诊。还有研究显示,lS-MRCP可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研究病例为轻度(n=8)、i重度(n=12)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和健康对照组(n=10),l结果提示CP患者在注射胰泌素后胰实质T2期的信号明显低于健康对照。S-MRCP可能成为新的、i无创的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S-MRCP将有可能发现胰管早期的病变并同时评估其外分泌功能,l与EUS一样需组织学对照的和扩大样本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