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肺不张

1.发生部位11常见于肺下叶的后方,l而肺中叶及上叶则少见,l有时亦发生于肺叶之外侧,l膈上或叶间裂附近等。有石棉接触史者,l则多发生在肺中、i上叶,l其发生不呈肺段性。

2.X线平片

(1)肺阴影呈圆形,l但也可以呈椭圆形或分叶状、i不规则影等。阴影直径约2~5cm,l平均5cm。密度均匀一致,l边缘清楚,l边缘模糊的方向则多为血管支气管进入处。典型特征是阴影附近的血管纹理聚拢成束,l朝向肿块,l即“彗星尾征”。少数病例在肺不张内有“空洞”或裂隙状透亮区,l或呈囊样结构。

(2)局限性胸膜增厚,l即胸膜肥厚与圆形肺不张相连。Sinner称之为向心性胸膜肥厚。他还把血管支气管聚拢、i向心性胸膜增厚和星状放射影称为“真空吸引效应”(Vacuum1cleaner1effect)。这一特征在断层片上最为明显,l对圆形肺不张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3)理论上还有相应的肺容积减少,l如叶间裂移位、i邻近肺过度充气等,l但普通胸片难以见到。

3.CT检查11可以更清楚地显示普通X线胸片所见的“彗星尾征”、i向心性胸膜增厚及邻近肺过度充气,l尚可见到圆形肺不张边缘密度最高,l中心可有支气管充气征。X线平片上的“彗星尾征”在CT上表现为“章鱼征”(Oktopus-Zeichen)或“提篮征"(Kork-Zeichen),l即像爪子一样抓住圆形肺不张肿块。圆形肺不张阴影引出的密度较高的血管支气管结构如同触手似的弓样引向肺门,l而在增厚的胸膜上的不张肺,l则如同卧于由血管支气管编织成的提篮中。

4.血管造影11则可见到邻近肺不张处的血管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