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五)

全国肺部感染和肺部弥漫性疾病学术讨论会

1993年10月1上海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l近来已引起国内广泛注意。为了取得对结节病的诊断、i分型、i分期、i治疗等方面较统一的意见,l结节病学组于1993年学术研讨会上对结节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第二次修订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9,l12:243]进行了修改和补充,l完成了第三次修订稿,l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试用。

1.结节病临床诊断11由于结节病属多脏器疾病,l其症状随受累脏器而不同。在我国,l从临床角度诊断结节病应注意除外结核病或合并结核病,l也应排除淋巴系统肿瘤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1)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偶见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l伴或不伴有肺内网状、i结节状、i片状阴影。必要时参考胸部CT进行分期。

(2)组织活检证实或符合结节病(注:i取材部位可为表浅肿大的淋巴结、i纵隔肿大淋巴结、i支气管内膜的结节、i前斜角肌脂肪垫淋巴结活检、i肝脏穿刺或肺活检等)。

(3)Kveim试验阳性反应。

(4)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升高(接受激素治疗或无活动性的结节病患者可在正常范围)。

(5)5TU1PPD-S试验或5TU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6)高血钙、i高尿钙症,l碱性磷酸酶增高,l血浆免疫球蛋白增高,l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查结果等可作为诊断结节病活动性的参考。有条件的单位可作67Ga同位素注射后,l应用SPECT显像或γ照相,l以了解病变侵犯的程度和范围。

具有(1)、i(2)或(1)、i(3)条者,l可诊断为结节病。第(4)~(6)条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注意综合诊断、i动态观察。

2.病理诊断结节病的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l因而病理诊断必须和临床相结合。以下形态特点,l支持结节病病理诊断:i

(1)病变主要为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性结节,l结节体积较小,l大小形态比较一致,l境界清楚。

(2)结节内无干酪样坏死,l偶尔结节中央可有小灶性纤维素样坏死。

(3)结节内常有多核巨细胞(异物巨细胞、i郎罕巨细胞)以及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l后期为纤维组织包绕。结节多时可彼此融合,l但通常仍保留原有结节轮廓。

(4)巨细胞内出现包涵物舒曼(Schaumann)小体,l双折光结晶、i星状体的机会较结核结节为多,l尤其是见较多舒曼小体,l或偏光显微镜下见较多双折光结晶时,l提示结节病。

(5)镀银染色可见结节内及结节周围有大量网状纤维增生(结核结节中央的网状纤维大多不完整)。

(6)特殊染色未见结核菌(油镜多视野检查)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7)结节内可偶见薄壁小血管。

附:i结节病诊断用语:i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考虑以下3种情况的诊断用语:i

(1)诊断为结节病:i病理所见典型,l临床特征也典型。

(2)不除外结节病:i为肉芽肿性病变,l病理特征不典型,l临床典型或不典型。

(3)局部性结节病样反应:i组织学上基本符合结节病,l但同时存在其他已确诊的疾病,l如恶性肿瘤等。

3.分型

(1)胸内结节病:i

零期:i无异常X线所见。Ⅰ期:i肺门淋巴结肿大,l而肺部无异常。ⅡA期:i肺部弥漫性病变,l同时有肺门淋巴结肿大。ⅡB期:i肺部弥漫性病变,l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Ⅲ期:i肺纤维化。

(2)全身多脏器结节病:i胸内及胸外均受侵犯。

4.结节病的活动性的判定

(1)活动性:i病情进展,lSACE活性增高,l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血沉增快。有条件的单位可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术,l参考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和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的比值,l或作67Ga扫描来判定活动性。

(2)无活动性:i临床好转,l上述客观指标基本上属正常者。如果持续好转,l病情稳定状态达5年以上者,l可称为痊愈。

5.治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