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部-2003.102003年10月制定《SARS诊断标准》
①临床诊断:i相当于旧标准的“(1)+2+4”,l即有流行病学依据,l有症状和胸部X线改变,l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l如有特异性病原学结果,l则为确定诊断。②疑似病例:i如缺乏流行病学依据,l但具备其他支持证据,l可作疑似病例,l须进一步流行病学追访,l并通过病原学检查求证;如有流行病学依据,l有临床症状,l但尚无X线变化,l应作疑似病例,l需动态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或CT),l一旦出现肺部病变,l排除其他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③医学隔离观察病例:i对近2周内有与SARS疑似或诊断患者接触史,l虽无临床表现,l应自与患者脱离接触之日计,l进行医学观察2周。对于尚未达以上疑似诊断病例标准,l但临床综合表现尚不能排除SARS者,l可以安排医学隔离观察。
为便于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l将患者划分为五个级别,l即:i①不是SARS者:i可以排除SARS诊断,l进人正常诊疗程序。②不像SARS者:i不像SARS,l但尚不能绝对排除。安排医学隔离观察。可采用居家隔离观察并随诊的形式。③疑似SARS者(suspected1case):i综合判断与SARS有较多吻合处,l但尚不能作出临床诊断。留院观察,l收入单人观察室。④临床诊断者(probable1case):i基本定为SARS病例,l但尚无病原学依据。收至SARS定点医院,l但为避免其中少数非SARS者被交叉感染,l需置单人病房。⑤确定诊断者(diagnosed1case):i在临床诊断基础上有病原学证据支持。收至SARS定点医院,l可置多人病房。
比较上述两种方案,l新的诊疗方案更强调了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证据,l有利于减少误诊。国内外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i重视流行病学接触史,l动态观察患者的X线胸片,l或获取病原学证据及加强专家排查力度,l使SARS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