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标准
1.临床表现
(1)贫血轻重不等,l于再生障碍危象或溶血象时加重,l多表现为正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2)黄疸或轻或重。
(3)脾脏可轻至中度肿大,l多同时有肝肿大,l常有胆囊结石。
(4)半数以上病例有阳性家族史,l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实验室检查
(1)具备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外周血可见胞体小、i染色深、i中心淡染区消失的小球形红细胞,l数量可从1%~2%到60%~70%,l大多在10%以上(正常人<5%)。
(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OF):i正常人开始溶血0.42%~0.46%,l完全溶血0.285%~0.32%。本症多于0.50%~0.75%开始溶血,l0.40%完全溶血。如开始溶血在0.50%以下,l但高于对照管0.08%以上亦有诊断意义。如常温下试验结果正常,l经24h温育后渗透脆性增加,l开始溶血浓度较正常人对照高出0.08%以上,l亦可认为有诊断意义。
(4)自溶试验(48h):i溶血>5%,l温育前先加入葡萄糖或ATP可明显减少溶血。
(5)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S0):i阳性(150s以内)。
(6)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i部分病例可见收缩蛋白等膜骨架蛋白减少。
若外周血有较多小球形红细胞(>10%),l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l有阳性家族史,l无论有无症状,l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spherocytosis,lHS)诊断可成立;若外周血有较多小球形红细胞,lOF增加,l但家族史阴性,l须除外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原因产生的球形红细胞增多,l方可确定诊断;若有阳性家族史,l但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不够多(5%左右),l须做渗透脆性试验、i温育后的渗透脆性试验、i自溶试验、i酸化甘油溶血试验等加以证实;若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不够多,l又无阳性家族史,l则诊断本病须借助较多试验,l包括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分析、i基因分析等,l并须除外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方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