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并发骨缺血性坏死(AVN)

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发生AVN的临床特点:i

(1)起病隐匿,l早期可无症状,l当出现骨和关节疼痛时易与恶性血液病本身所致的骨痛相混淆,l而当症状明显,lX线能确诊时,l多属病变晚期,l致残率较高。

(2)恶性血液病并发AVN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l受累部位少则一处,l多则7处,l半数以上的病人可同时发生双侧关节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股骨头,l占69%~88%,l髋关节、i膝关节及肩关节最易受累。

(3)从开始治疗到发生AVN的间期因人而异,l对含有皮质激素的化疗方案治疗后所发生AVN的统计资料表明,l短者2个月,l长者超过11年,l但多数在1年以上,l2个月内发生AVN的病例较少。

(4)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低,l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5)AVN发生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取决于坏死发生的部位和坏死区的大小,l骨髓内侧骨坏死多数为静止状态,l无临床症状,l而坏死发生在骨皮质,l特别是骨关节功能部位,l如关节面、i肌腱和韧带附着部位(股骨头、i肱骨头、i股骨髁、i肱骨髁等),l不仅出现临床症状,l而且影响关节的功能。

(6)AVN发生后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l运动时加剧,l休息时减轻,l严重时静止状态下也出现疼痛,l体检发现受累关节活动受限,l部分患者有局部压痛,l下肢受累者,l常出现跛行。部分患者在发生AVN后无任何临床症状,l只是在进行影象学检查时才被发现。

传统的临床分期方法有Ficat的四期法和Mar-cus等人的六期法,l但传统分期方法是以X线的结果为主要依据,l确诊AVN后,l局部损害往往很严重。近年来由于骨扫描和磁共振(MRI)的广泛应用,l发现了很多早期的AVN患者,l有人提出利用测量AVN坏死区矢状面(B)和冠状面(A)中弧的方法对坏死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坏死程度=A/180×B/180×100),l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