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卒中

概念

目前国内大多数专家认为,l在24小时内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梗死(塞)两种不同性质的卒中病灶称为混合性卒中。但又有报道认为混合性卒中不仅可首次发作的早期出现,l也可见于卒中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l甚至是再发的病例。此种脑血管病并非罕见,l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l约8.27%~13.1%不等。

分型

1.唐桂华、i宋建平等将混合性卒中分为11①梗死(塞)-出血型:i脑梗死(塞)后并发脑出血,l可能与血流再灌注的增强有关。可发生在相同供血区,l也可发生在非相同供血区。②出血-梗死(塞)型:i在脑出血后急剧降低颅内压和血压可以引起脑分水岭梗死(塞),l而低血压正是引起脑分水岭梗死的最常见原因。脑出血后全脑小动脉早期处于痉挛状态,l或因脑动脉过度收缩扩张使原有的动脉硬化斑脱落或血肿形成压迫和阻碍微循环,l均可导致并发梗死(塞)。③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塞)型:i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伴发脑梗死(塞)已是公认的事实,l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可使大脑皮层和皮层水肿,l皮层出现斑片状缺血性损害,l加之血管痉挛引起脑梗死(塞)发生。

2.陈瑞陶将混合性卒中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11①原发性:i是指在一次卒中期间同时或极短时间内先后发生的出血和梗死(塞)。②继发性:i开始为单一性质病灶,l因病理因素如血肿、i水肿、i药物不良反应及血压波动等影响,l而出现另一种不同性质的卒中病变。

3.隋邦森等根据混合性卒中的磁共振表现分为3个亚型11①A型指血肿与梗死均为新近期(发病1个月内)。在出血l个月内血肿经历了从含氧血红蛋白(HB02)→脱氧血红蛋白(DHB)1→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MHB)→红细胞溶解后游离未稀释的正铁血红蛋白(MHB)1→游离稀释的正铁血红蛋白等演变,l并表现出相应的MR信号特征。在梗死(塞)1个月内,l梗死(塞)灶经历了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从出现-加重-退的过程。②B型指血肿为新近期而梗死(塞)为陈旧性。③C型指血肿与梗死(塞)均为陈旧性、i血肿可能为囊变性或含铁血黄素沉积的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