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的分型

TOAST(Trial1of1ORG1l01721in1AcuteStroke1Treatment,l1993年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1ather-osclerosis,lLA)11这些病人应具备临床或脑成像提示脑的主干动脉或皮层分支动脉狭窄(>50%)或闭塞,l其原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以下线索有助于确定:i

(1)临床表现包括脑皮层受损的症状(失语、i忽视、i运动功能受限等)或脑干或小脑功能受损。

(2)病史中出现同一血管区域的多次TIA发作。

(3)临床查体颈动脉杂音、i脉搏减弱、i双侧血压不对称等有助于临床诊断。

(4)脑CT或MRI检查发现皮层或小脑损伤,l或脑干、i皮层下的损伤大于l.5cm可考虑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起源的卒中。

(5)颈动脉超声波或多普勒扫描、iTCD、iMRA、iDSA检查发现相关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皮层分支大于50%的狭窄或闭塞为确定性证据。

(6)诊断应排除心源性栓塞的潜在原因。假如血管检查发现相关颅内或颅外动脉正常或轻度异常,l不能诊断为大动脉源性的卒中。

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lCE)11这一类别是指心源性疾病产生的栓子导致脑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以下线索有助于确定:i

(1)临床及神经影像学与LA类似。

(2)既往存在多个血管领域的TIA或卒中及系统性栓塞。

(3)至少存在一种可产生栓子的心源性疾病。

(4)应除外可能的大动脉源性血栓或栓塞。

可能的心源性卒中的诊断:i有中度危险性心源性疾病而无其他卒中病因的卒中。

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artery1occlusion1Lacunar,lSA)11这种类型包括其他分类中经常提到的腔隙性卒中的病人。

(1)病人至少存在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腔隙性卒中,l不应存在皮质缺损的证据。

(2)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支持临床诊断。

(3)影像学上显示正常或相应的病灶直径小于1.5cm的脑干或皮质下半球损伤。

(4)潜在的心源性疾病及同侧颅外(内)大动脉大于50%的狭窄的病人应排除此诊断。

4.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troke1ofother1demonstrated1etiology,lSOE)11这一类别包括由其他少见原因引发的脑梗死(感染性、i免疫性、i非免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i遗传性血管病、i吸食毒品等)。这组病人应具备临床及CT或MRI发现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l不管病灶的大小及位置。血液学检查或血管造影可展示这类卒中的少见原因。其他检查应排除心源性疾患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证据。

5.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troke1of1other1un-demonstrated1etiology,lSUE)11这种类型包括广泛评估仍未发现病因的患者;评估资料不全的患者;两个或更多的病因,l不能做最后诊断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