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朊蛋白疾病

1996年3月20日,l英国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SEAC)宣布确认了10例前所未知的克-雅病(CJD)类型,l称CJD变异型,l简称V—CJD。有人认为V—CJD可能与英国牛海绵状脑病(bovine1spongiform1encephalopathy,lBSE,l俗称“疯牛病”)的流行有关。CJD和V—CJD均属于朊蛋白疾病。1996年4月2~3日,lWH0就与人类和动物传递性海绵状脑病(TSEs)有关的公共卫生事务召开了一个专家评议会,l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动物流行病国际办公室派人出席了会议。BSE和CJD变异型之间可能的联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会后,l美国政府的有关机构立即作出反应。1996年4月8日,l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召开了由多个美国机构参加的关于CJD和BSE的会议。这些机构依据4月2~3日召开的WH0会议的报告内容,l结合美国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减少BSE传播的措施和针对BSE、iCJD和V—CJD的进一步研究计划。

1996年5月14~16日,lWH0组织了一个关于新变异型CJD和其他人类和动物BSEs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特征的专家评议会。来自世界各国的20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该评议会提出了CJD经典型和新变异型的.分类、i临床及神经病理诊断标准和进一步研究、i开展国际合作的建议。

(一)CJD的临床诊断标准

肯定的CJD由标准的神经病理学技术和(或)通过另外的方法学[PrP免疫组化、iWestern1blot和(或)羊瘙痒症相关纤维(SAF)的制备]做出诊断。在临床实践中,l根据以下情况诊断为可能的(proba-ble)或可疑的(possible)CJD。

1.散发型CJD11①可能的CJD:i进行性痴呆、i典型的脑电图。至少有以下4项临床征象中的2项:i肌阵挛,l视觉或小脑障碍,l锥体束或锥体外系功能障碍,l无动性缄默。②可疑的CJD:i与①类似,l但无脑电图或有不典型脑电图表现,l病程短于2年。

2.意外传播的CJD11①垂体激素接受者出现进行性的小脑综合征;②散发型CJD伴有已知的危险因素(例如硬膜移植)。

3.家族性CJD11①肯定的或可能的CJD加一级亲属患肯定的或可能的CJD;②神经精神障碍加疾病特异性的PRNP突变。

(二)神经病理学诊断标准

CJD和其他人类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朊毒体疾病)的肯定诊断需要有脑尸检和大脑活检的神经病理学确认,l考虑到临床和神经病理表现型谱的不断增加。这些检查是相当重要的。历史上用不同名字描述的多种变异型都显示属于这个表现型谱的一部分。形态学变异可受疾病病程、iPrP基因型(PRNP)和包括感染因子在内的其他未确定因素的影响。

每个怀疑海绵状脑病的尸检,l标本取材必须广泛。额叶、i顶叶、i颞叶、i枕叶、i基底节和小脑都应检查,l尤其重要的是比较大脑和小脑的受累情况。

CJD和其他人类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神经病理学诊断标准如下:i

CJD-散发型、i医源性或家族性:i大脑、i小脑皮质和(或)皮质下灰质的海绵状脑病,l和(或)有PrP免疫反应的脑病[斑块和(或)弥散突触性和(或)空泡周围性斑]。

GSS[在显性遗传的进行性共济失调和(或)痴呆的家族中]:i有多中心性PrP斑的脑(脊髓)病。

FFI(在有PRNPl78突变的家族成员中):i丘脑变性,l大脑不一致的海绵样变。

Kuru:i只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Fore人群中诊断该病。

V—CJD:i该诊断只能通过神经病理学检查做出,l确认临床上的可疑病例必须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大量的Kuru型淀粉样斑,l周围有空泡围绕(在HE和PAS染色清晰可见)。海绵样变在基底节最突出,l明显的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l免疫细胞化学见到大量的PrP沉积,l包括出现在大脑和小脑(特别是在分子层)皮质的细胞周围性沉积。

如果没有PrP资料的病例,l其基本特征是海绵样变伴有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海绵样变的特点是在大脑皮质、i小脑皮质或皮质下灰质的神经纤维网中出现弥散的或聚集成簇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空泡,l可以融合在一起。海绵样变应区别于非特异性海绵化。其中包括海绵状态(spongiform/spongy1state)——由广泛神经元丢失后胶质纤维网形成的不规则空泡;弥散性Lewy小体病有与海绵样变类似的变化;出现于脑水肿和代谢性脑病的不规则“海绵”变;Pick病,l如Alzheimer病的表面性“海绵”变;近期缺氧、i缺血导致的神经元周围和血管周围的空泡以及切片制作过程中造成的伪像。难以鉴别的情况可进行PrP免疫斑点,l电镜检查SAF,l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