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三)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一)前言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l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l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l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l0%~30%,l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i突然爆发,l迅速蔓延,l播及面广。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l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流感的发病率高,l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l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根据抗原性不同,l流感病毒分为甲、i乙、i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l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l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流感临床症状较重,l起病急剧,l并发症发生率高,l并且可以引起死亡,l死亡者大多为年迈体衰、i年幼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对上述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控制流感的主要方法。人群通过感染或接种会产生免疫力,l但对新的变异病毒株并无保护作用。目前认为抗流感病毒治疗是流感控制的重要手段。而早期诊断对开展有效的特异性病原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区,l20世纪4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有3次起源于我国。为提高对流感的早期诊断水平、i早期开展治疗,l减少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l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于广大临床医师使用的流感诊断和治疗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流感的临床表现、i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多急骤,l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l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发热通常持续3~4天,l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i肺炎型、i中毒型、i胃肠型。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l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l但在流行初期,l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检查。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史11在流行季节,l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i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临床症状11急性起病,l畏寒、i高热、i头痛、i头晕、i全身酸痛、i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i流涕、i流泪、i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l伴有腹痛、i腹胀、i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l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l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l但一旦发生常呈败血症表现,l如嗜睡、i拒奶、i呼吸暂停等,l常伴有肺炎,l病死率高。

3.实验室检查11①外周血像:i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l淋巴细胞相对增加;②病毒分离:i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③血清学检查:i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上升高,l有助于回顾性诊断;④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⑤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l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4.诊断分类11①疑似病例:i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②确诊病例:i疑似病例,l同时实验室检查符合②或③或④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