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Ⅰ型AI1H(旧称狼疮型肝炎)11已证实HLA1DRBl10302及DRBl10401为主要的易感等位基因,l其临床特点(见下表)。

肝细胞膜表面有肝特异蛋白(LSP),l含有源于肝和肾的多种抗原。LSP的无涎酸蛋白受体成分为肝特异,l其抗体与肝炎的严重度有关,l可促进肝细胞坏死,l参与ADCC介导机制。94%工型AIH病人还有沿核周分布的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pANCA),l滴度可高达l:200000,l比ANA及SMA的滴度显著为高。Ⅱ型、iⅢ型AIH则无,l这一pANCA不同于溃疡性结肠炎中的pANCA。40%AIH病人抗HCV抗体阳性可能是高丙球血症的假阳性反应。先前的病毒感染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l例如一种非特异的病毒感染可致细胞坏死,l使之释出自身抗原,l经加工处理提呈给起自身免疫反应的T细胞受体,l而T细胞在肝细胞溶解中有重要作用。
2.Ⅱ型AIH11具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iver-kidney1microsome1antibody,lLKM)的特征。
Ⅱ型AIH有3种亚型(LKM-1、iLKM-2和LKM-3)。LKM-1抗体对细胞色素CYP2D6特异,l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沉淀放射性配体分析检测出。LKM-1的特点见下表,l在体外能阻断细胞色素P450ⅡD6在药物代谢的活性位点,lLKM-2也有同样的性能。LKM-1的结合点与HCV、i人类嗜T淋巴细胞的病毒l及2同源,l也称分子拟态,l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发Ⅱ型AIH。抗LKM-1阳性、i抗HCV阴性提示为AIH;抗LKM-1阳性,l抗HCV及HCV1RNA亦阳性,l代表慢性丙型肝炎伴继发的抗LKM-1抗体,l不是AI1H,l前者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LKM-2有抗LKM-2抗体,l对细胞色素P450II同种型起反应,l与抗LKM-1相似。LKM-3有抗LKM-3抗体,l这种微粒体酶现知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酰转换酶。
3.Ⅲ型AIH11有对肝脏的可溶性抗原(soluble1liver1antigen,lSLA)的自身抗体,l可从肝及肾分离到,l因此非器官特异。抗SLA抗体可与细胞角素8与18的表位起反应。另外还有一种新的肝-胰蛋白抗体,l其67%含抗SLA。对Ⅲ型AIH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与反应细胞机制构成肝细胞坏死的靶抗原还不太清楚。约25%的Ⅲ型AIH缺乏所有其他自身抗体标志,l但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l若抗SLA不能检出则很难作出Ⅲ型AIH的诊断。
引自
Kaplowitz1N.Liver1and1Biliary1Disease.3rd1ed.Baiti-more:iWilliams1and1Wilkins,l1996.73~76
May1et1al.J1Hepatol,l1997,l26(6):i1396~1402
Oehler1G.Mediziniche1Welt,l1997.48(3~4):i102~l09
Strettell1MDT1et1al.11Gastroenterology,l1997,l112(6):i2028~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