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二)

GB11l5993—1995

1.流行病学资料11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l可在潜伏期内有与猩红热病人,l或与扁桃体炎、i咽峡炎、i中耳炎、i丹毒病人接触史。

2.症状体征

2.111普通型猩红热

2.1.111起病急骤,l发热,l咽峡炎,l草莓舌。

2.1.211发病l~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l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l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l压之褪色,l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l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l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2~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211轻型猩红热:i发热,l咽峡炎,l皮疹均很轻,l持续时间短,l脱屑也轻。

2.311中毒型猩红热:i严重的毒血症,l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2.411脓毒型猩红热:i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l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l引起邻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人血循环,l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2.511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i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l然后遍及全身,l常无咽峡炎。

3.实验室检查

3.111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3.211咽拭子或脓液培养,l分离出A组链球菌。

4.病例分类

4.l11疑似病例:i发热,l猩红热样皮疹+3.1。

4.211临床诊断病例:i具备4.1+2中任何一项。

4.311确诊病例:i具备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