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肺结核病分类20世纪30年代初期,l有以Turban和Asehoff两个分类法相结合的宫川分类法,l其后又受德国Rubinstein分类法影响的熊谷及冈西分类法。20世纪40年代以来,l日本普遍采用美国防痨协会的肺结核轻、i中、i重度的分类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l冈氏以结核病的发病和病理改变为基础,l将肺结核分为11个类型,l即初染型、i播散型、i肺炎型、i浸润型、i结节型、i硬化型、i混合型、i胸膜炎、i脏器播散、i钙化和治疗后残留瘢痕等,l在日本广泛应用。近年来,l随着化疗效果的提高,ll957年制定了日本医学研究会分类法(学研分类法),l将肺结核分为渗出型、i浸润干酪型、i纤维干酪型、i硬化型、i播散型和重症混合型等6型;同时还将空洞作了详细分类,l将结核球、i胸膜炎、i肺门淋巴结等列为特殊病变,l以资与上述6型区别。为了反映疗效,l还规定痰菌、i病灶以及症状等相应的疗效考核标准。l959年所制定的日本结核病学会分类法是以空洞有无和病灶是否稳定为主要标准,l分类法包括6个型:i0型(无病灶);Ⅰ.广泛空洞型;Ⅱ.非广泛空洞型;Ⅲ.不稳定非空洞型;Ⅳ.稳定非空洞型;Ⅴ.治愈型。对于肺门淋巴结肿大,l渗出性胸膜炎及手术后,l均列为特殊型;关于病变在两肺分布情况也都有明确的标记和规定。这个分类法简明扼要,l有利于反映人群中肺结核流行情况,l适合疫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