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耐药结核病学术会议1997年9月15~18日11厦门1.定义和译名11目前国内外对MDR-TB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主张,l对除氨硫脲(TB1)外的5种基本抗结核药物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产生耐药者,l即为MDR-TB。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lMDR-TB应是至少对异烟肼(H)和利福平(R)产生耐药者。
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l经讨论,l会议将MDR-TB定义为对HRZES(Z为吡嗪酰胺,lE为乙胺丁醇,lS为链霉素)5种主要抗结核药物中任何两种及两种以上产生耐药者。考虑到耐HR在临床上的重要性,l建议单独统计至少已经耐HR的情况。
目前国内对MDR-TB的中文译名较为混乱,l有“多种耐药结核病”、i“多重耐药结核病”等,l应该统一。经讨论,l认为“耐多药结核病”一词比较贴切,l其他相关名词统一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i“耐多药菌株"、i“耐多药病例”等。自1998年始,l《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将统一采用上述名词。
2.耐药性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11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l不仅可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l也可为临床选择合理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从本次会议来看,l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各异,l以致不同地区间所得的结果缺乏可比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l有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者,l有用BACTEC460系统者,l还有用匡氏琼脂培养基者。测定方法大多采用的是绝对浓度法,l少数采用比例法,l说明国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测定方法有待统一。
由于耐药性判定标准的制定和测定方法的选择,l是基于大规模科学合理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i临床和基础方面)的基础上的,l而目前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的有说服力的资料,l故建议耐药性判定标准仍沿用现行标准,l耐药性测定方法采用以改良罗氏培养为基础的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l生长20或20以上菌落者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