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一)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定义,l定义了各感染性疾病,l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手术创伤感染,l包括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

(1)切口感染:i是指在术后30d以内的切口处的感染,l包括皮肤、i皮下组织或者深部筋膜以上的肌肉。有以下几种情况:i①从切开部位到深部筋膜上层的引流物处排脓;②一次性从缝合创口渗出液中培养分离出细菌;③手术创口即使培养阴性,l外科医生意识到需要把创口分离时的情况;④外科医生或者接诊医生诊断为感染时。

(2)深部感染:i是指术后30d(人工脏器手术为1年)以内发生的感染。与手术有关,l发生在深部筋膜以下的组织或者间隙。有以下几种情况:i①深部筋膜下层,l通过引流排脓;②手术创面即使细菌培养阴性,l但创口分离或者外科医生使创口分离,l伴有38℃以上的发热,l局部疼痛、i压痛时;③直接看到脓肿或者其他的感染。在手术中看到或者病理组织学确认时;④外科医生诊断为感染时。

2.原发性血液感染11是指在实验室确认的血液感染及临床败血症,l后者主要是对小儿或者新生儿来说。

(1)在实验室确定的血液感染。

1)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l并且不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的微生物。

2)有发热(>38℃)、i寒战、i血压下降其中之一,l并伴有如下任何一种情况者:i①即使是皮肤常在菌,l但在不同时间采取的2份血液中,l培养分离出并且不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②即使是皮肤寄生菌,l而是从血中有留置人造物的患者血中分离出者。医生已经开始了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时;③在血中证明有抗原,l且这种微生物不是其他部位感染的原因菌。

3)年龄在12个月以下,l有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停止或者脉搏缓慢其中之一,l并伴有下述任何一种情况者:i①即使是皮肤寄生菌,l在不同时间采取的2份血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l并且不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的原因;②即使是皮肤寄生菌,l从血中有留置人造物的患者血中分离出,l医生开始了适当抗生素治疗时;③在血中证明有抗原,l且这种微生物不是其他部位感染的原因:i

(2)临床败血症:i

1)作为临床的症候或者症状,l有无原因的发热(>38℃)、i低血压(收缩压<90mmHg)、i少尿(<20ml/h),l具备其中之一并伴有下列全部情况者:i①血培养阴性或者没有证明血中有微生物或者抗体;②其他部位感染不明确;③医生开始给予了与败血症相关的适当抗生素治疗。

2)年龄在12个月以下,l作为临床的症候或者症状,l有无原因的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停止、i缓脉,l具备其中之一并符合下述全部情况者:i①血培养阴性或者没有证明血中有微生物或者抗体;②其他部位感染不明确;③医生开始给予与败血症相关的适当抗生素治疗。

(3)原发性血液感染的对策:i①防止导管插入时的污染,l导管插入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大隐静脉污染的危险性大;②防止从导管插入部位的污染;③防止从输液器接头部的污染;④防止从压力测定等测定器具的污染;⑤防止从三通开关处的污染;⑥防止从通气针处的污染;⑦防止输液配制中及保存中的污染。

3.肺炎11肺炎要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相区别。肺炎的诊断标准是通过临床症状、iX线片或者临床检查综合证明的感染。一般来说,l咯出的痰在肺炎诊断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查明病原微生物和提供对有效的抗菌素敏感的资料。

(1)肺炎的诊断:i具备以下任何一条者。

1)啰音或肺部叩诊浊音,l同时存在下述任何一项者:i①新咳出脓性痰或者咳痰性质改变;②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③从气管吸出物、i支气管刷擦或病理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胸部X线检查发现新的或进行性浸润、i硬化、i空洞形成,l或证明有胸水。并有下述任何情况之一者:i①新咳出脓性痰或者咳痰性状改变;②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③从气管吸出物、i支气管刷擦或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④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检出病毒或者病毒抗原;⑤对病原微生物有诊断意义的抗体IgM的效价或者两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⑥病理组织学上证明有肺炎所见。

3)年龄在12个月以下,l有呼吸暂停、i呼吸急促、i缓脉、i喘鸣、i水泡音、i咳嗽中的两个,l并有下列任何情况之一者:i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②新咳出脓性痰或咳痰性状改变;③血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④从气管吸引物、i支气管刷擦或者活检标本中,l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⑤从呼吸道分泌物中,l分离出病毒或者检出病毒抗原;⑥对病原微生物有诊断意义的组织中IgM或两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⑦病理组织学证明有肺炎所见。

4)12个月以下,l胸部X线检查,l发现新的或进行性浸润、i硬化、i空洞形成或者证明有胸水,l伴有下列任何情况者:i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②新咳出脓性痰或者咳痰性状改变;③血液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④从气管吸引物、i支气管刷擦或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⑤从呼吸道分泌物中,l分离出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⑥对病原微生物有诊断意义的组织中IgM或两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⑦病理组织学证明有肺炎所见。

(2)肺炎的对策:i①防止术后肺炎的围手术期感染;②气管插管、i气管切开要无菌处置;③防止喷雾器、i湿化器等水的污染;④应用人工鼻滤器;⑤防止人工呼吸器等回路的污染;⑥防止交叉感染。

4.尿路感染11包括有症状的尿路感染、i无症状的菌尿及其他尿路感染。

(1)有症状的尿路感染,l如见有以下情况:i

1)发热(>38℃)、i尿急、i尿频、i排尿困难、i耻骨上方压痛,l具备其中之一,l同时在尿中存在有2种以内的微生物在105菌落/ml,l以上。

2)发热(>38℃)、i尿急、i尿频、i排尿困难、i耻骨上方压痛,l有其中两项,l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i①用浸渍棒试验(dip1stick),l白细胞酯酶或硝酸盐阳性;②脓尿(白细胞数≥10/mm3l或者≥3/高倍视野);③尿涂片染色发现有微生物;④2次尿培养,l同一个尿路系统反复分离出病原微生物(革兰阴性杆菌或葡萄球菌)在102菌落/ml以上;⑤在有效抗生素治疗的患者,l分离出1种尿路病原菌在105菌落/ml以上;⑥医生已经诊断;⑦医生开始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3)年龄在12个月以下,l有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暂停、i缓脉、i排尿困难、i嗜睡、i呕吐,l其中之一并有下列之一者:i①用浸渍棒试验,l白细胞酯酶或者硝酸盐阳性;②脓尿;③尿涂片染色看到微生物;④2次尿培养,l同一个尿路系统反复分

离出病原微生物(革兰阴性菌或者葡萄球菌)在102菌落/ml以上;⑤医生已诊断;⑥医生开始适当抗菌素治疗。

(2)无症状性菌尿,l见于以下情况:i

1)尿培养前的7d以内,l在尿路内留置过导尿管。虽然没有发热(>38℃)、i尿急、i尿频、i排尿困难、i耻骨上方压痛等症状,l但尿培养发现2种以内微生物在105菌落/ml以上。

2)在最初尿培养7d以内虽未留置导尿管,l但两次尿培养分离出同一微生物在105菌落/毫升以上,l同时患者无发热(>38℃)、i尿急、i尿频、i排尿困难、i耻骨上方压痛等症状。

(3)其他尿路感染,l是指肾、i膀胱、i尿道、i后腹膜周围组织、i肾周围组织等感染,l见于以下情况:i

1)在体液(除尿外)或该部位组织中培养分离出微生物。

2)在手术时直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为脓肿或其他感染时。

3)有发热(>38℃)、i局限性疼痛、i该部位压痛,l其中两条,l同时有下列之一者:i①该部位有脓液排出;②血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③根据放射线医学(超声波、iCT、iMRI、i放射性标记扫描)诊为感染;④医生诊断;⑤医生开始针对性治疗。

(4)尿路感染的对策:i①插入无菌导尿管;②留置导尿时使用封闭式持续导尿装置;③避免使用简单的导尿管长期留置,l长期留置时每2~4周要更换一次;④为了防止从导尿管和尿道黏膜之间的间隙逆行污染,l要无菌管理;⑤蓄尿袋内的尿,l每8~12小时倒空,l防止逆流等;⑥蓄尿袋要固定在低位,l防止逆流,l不要接触床;⑦尽可能避免膀胱冲洗,l必要时在密闭下进行;⑧不可让导尿管弯曲。

5.心血管系统感染11包括动脉感染、i静脉感染、i心内膜炎、i心肌炎、i心包炎、i纵隔炎。纵隔炎在心脏手术后最容易发生,l因此也包括在此范围内。

(1)动脉及静脉感染:i

1)动脉或静脉培养分离出微生物,l血培养未做或血培养没有分离出微生物。

2)手术中或病理组织学检查,l发现该部位血管有感染。

3)有发热(>38℃)、i疼痛、i发红、i该血管部位发热之一,l并有下列两种情况者:i①在留置血管中的导管前端,l半定量培养分离出15个菌落以上;②未进行血培养或血培养没有分离出微生物。

4)该部位血管有脓性分泌物排出,l未进行血培养或血培养没有分离出微生物。

5)年龄在12个月以下,l有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暂停、i缓脉、i嗜睡、i疼痛、i发红、i该血管部位发热之一,l并有下列两种情况者:i①在留置血管中的导管前端,l半定量培养分离出l5个菌落以上;②未进行血培养或者血培养阴性。

(2)心内膜炎,l不论自然瓣或人工瓣心内膜炎,l应均具有下列情况。

1)从瓣膜或者赘生物上分离出微生物。

2)无原因的发热(>38℃)、i新出现或发生改变的杂音、i栓塞症状、i皮肤症状(点状出血、i甲床下线状出血、i疼痛性皮肤小结节)、i充血性心力衰竭、i心脏传导阻滞。有其中两项并伴下列一项者:i①2次血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②瓣膜经革兰染色有微生物,l血培养阴性或者未做培养;③手术或尸检发现瓣膜有赘生物;④血或尿抗体试验阳性;⑤超声波发现新的赘生物。

3)年龄l2个月以下,l有无原因的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暂停、i缓脉、i新出现或者变化的心脏杂音、i栓塞症状、i皮肤症状、i充血性心力衰竭、i传导阻滞。有其中两条以上,l而且在死亡前已诊断,l医生进行了适当的抗生素药物治疗,l并伴有下列l项者:i①2次血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②瓣膜革兰染色有微生物,l血培养阴性或未做培养;③手术或尸检发现瓣膜有赘生物;④血或尿抗体试验阳性;⑤超声波发现新的赘生物。

(3)心肌炎、i心包炎,l可见有下列情况:i

1)从穿刺抽出或术中得到的心包组织或心包积液中分离出微生物。

2)有无原因发热(>38℃)、i胸痛、i奇脉、i心脏扩大,l有其中的两项并伴下列l项者:i①有心肌炎或心包炎表现的异常心电图;②血中抗体试验阳性;③心肌的组织学检查,l证明有心肌炎或心包炎;④咽部、i粪便不管是否分离出病毒,l但特异性抗体升高4倍以上;⑤通过超声、iCT、iMRI、i血管摄片证明有心包积液或通过其他放射医学证明有感染。

3)年龄l2个月以下,l无原因发热(>38℃)、i低体温(<37℃)、i呼吸暂停、i缓脉、i奇脉、i心脏扩大,l有其中两项伴下列两项者:i①有心肌炎或者心包炎表现的异常心电图;②血中抗体试验阳性;③心肌的组织学检查,l证明有心肌炎或心包炎;④咽部、i粪便不管是否分离出病毒,l但特异性抗体升高4倍以上;⑤通过超声、iCT、iMRI、i血管摄片证明有心包积液或通过其他放射医学证明有感染。

(4)纵隔炎:i

1)从术中或穿刺抽出的纵隔组织或纵隔液中分离出微生物。

2)在术中或病理组织检查证明有纵隔炎。

3)有发热(>38℃)、i胸痛、i胸骨后不适,l有其中1项并伴下列1项者:i①纵隔内有脓性液排出;②血培养或纵隔液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③X线片纵隔扩大。

4)年龄l2个月以下,l有发热(>38℃)、i低体温(<38℃)、i呼吸暂停、i缓脉、i胸骨后不适,l其中1项并伴下列一项者:i①纵隔内有脓性液排出;②血培养或纵隔液培养分离出微生物;③X线片纵隔扩大。

6.下呼吸道感染:i

(1)支气管炎、i气管支气管炎、i细支气管炎、i气管炎(均须除外肺炎、i),l可见有下列情况。

1)无论是在临床还是X线上证明无肺炎,l而且发烧(>38℃)、i咳嗽、i新出现咳痰或咳痰增加、i水泡音、i喘鸣音,l有其中两项,l并有下列任何一项者:i①从深部气管吸引或气管镜得到的标本中分离出微生物;②气管分泌物的抗体试验阳性。

2)年龄l2个月以下,l临床或者X线片证明无肺炎。有无原因的发热(>38℃)、i咳嗽、i新出现咳痰或咳痰增加、i水泡音、i喘鸣音、i呼吸困难,l呼吸暂停。有其中两项并伴有下列一项者:i①从深部气管吸引或气管镜等得到的标本中分离出微生物;②气管分泌物的抗体试验阳性;③有诊断意义的抗体效价IgM或对病原微生物的抗体IgG效价增长4倍以上。

(2)其他下呼吸道感染,l可见下列情况:i

1)含有肺组织或胸膜渗出液的液体涂片,l发现微生物或培养分离出微生物。

2)术中或病理组织学检查,l发现肺脓肿或脓胸。

3)肺部X线上有脓肿腔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