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11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l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l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l或伴发热、i恶心、i呕吐、i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l连续2天,l或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11临床诊断基础上,l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l达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i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i基础疾病、i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二)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11患者出现发热(≥38℃)、i恶心、i呕吐和(或)腹痛、i腹泻,l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11临床诊断基础上,l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i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诊断11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l出现腹泻,l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i血便、i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l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i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i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11临床诊断基础上,l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i水肿、i出血,l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说明:i
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四)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11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i不洁食物史、i肝炎接触史,l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l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1.发热。
2.厌食。
3.恶心、i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病原学诊断11在临床诊断基础上,l血清甲、i乙、i丙、i丁、i戊、i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说明:i
应排除非感染性病因(如:iα1-抗胰蛋白酶缺乏、i酒精、i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损害。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胆囊、i胆道、i肝、i脾、i胰、i腹膜、i膈下、i盆腔、i其他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l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11具有下列症状、i体征中任何两项,l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l同时有检验、i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发热≥38℃。
2.恶心、i呕吐。
3.腹痛、i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
4.黄疸。
病原学诊断1在临床诊断基础上,l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手术切馀、i引流管、i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l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说明:i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六)腹水感染
临床诊断11腹水原为漏出液,l出现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2.腹水不易消除,l出现腹痛、i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6/L,l中性粒细胞>25%。
病原学诊断11临床诊断基础上,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