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lEichenholtz根据夏科关节的X线表现提出了一个3期分期方法。Sella和Alvarez等认为Eichenholtz分期没有将夏科关节最早期的表现反映出来,l所以又增加了0期。将每一期的临床表现结合起来,l就可以表现出夏科关节病变的自然变化过程。0期(急性炎症期):i临床表现为患足的急性炎症,l如足的充血,l关节部位的红、i肿,l皮肤温度升高。此期X线无明显骨关节破坏的表现。临床上难以和感染区别。1期(离解期):i临床表现基本同0期,l但此期X线表现出关节周围骨质溶解、i破碎,l关节脱位。2期(融合期):i此期开始了修复过程。足的红、i肿减轻。X线可见新骨出现,l骨碎块开始相互连接,l关节趋于稳定。3期(消退期):i足部炎症基本消退。皮肤温度和局部肿胀恢复正常,l骨出现硬化,l骨折块光滑,l关节出现纤维性强直,l常常遗留足踝部畸形。足踝部畸形有可能引起:i①穿鞋困难;②骨质的异常突出,l使足出现高应力部位,l容易引起继发的溃疡和感染;③足踝关节失去正常的稳定性,l影响行走;④足出现内翻、i外翻及下垂,l失去正常行走所需要的位置。
Sanders和Frykberg根据DNOAP骨与关节病变情况将夏科关节的X线表现分为5型。l型(前足型)病变部位位于前足部的趾间关节、i趾骨、i跖趾关节、i跖骨远端。此型的发生率占足踝部所有病变部位的26%~67%。X线表现为趾骨的骨质疏松,l骨质萎缩,l骨质破坏溶解,l关节旁皮质骨缺损,l关节脱位。2型(跖跗关节型)约占足踝部所有病变部位的15%~48%。跖跗关节受到破坏后,l使内侧纵弓塌陷。楔骨和骨向跖侧突出形成足反弓畸形,l突出的顶端可有溃疡。正常足的第2跖骨基底稳定地嵌入内、i外楔骨之间,l此时可见第2跖骨基底骨折或向外脱位。3型(中跗关节型)的特点是舟骨脱位或舟楔关节的破坏。舟楔关节骨质破坏可以是一非常早期的表现。Sanders报道23例夏科关节中的66个部位的病变,l此型占21个部位(约32%)。4型(踝和距下关节型)踝关节伴有距下关节或不伴有距下关节的破坏,l约占足踝部所有病变部位的3%~l0%。可引起明显的畸形和踝关节不稳定。5型(跟骨型)较少见,l表现为跟骨结节的撕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