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七)

以BMI作为肥胖诊断标准具有简单、i易行等优点,l但不能对体脂的分布、i肌肉发达情况以及特殊体型状态进行评估。况且,l一些人群,l尤其是东方人种多为腹型肥胖,l该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增多,l其与胰岛素抵抗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Han等于l995年报道,l荷兰男性腰围大于102cm,l女性大于88cm时,l其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l腰围(WC)与伴发疾病发生危险性的关系十分明显(见下表)。因此,l有学者指出,l腰围或腰臀比(WHR)似应作为评估肥胖时不可缺少的测量指标。事实上,l欧美国家人群的男性WHR大于l.0,l女性大于0.85,l即被认为是腹部脂肪堆积的标志。不过,lWHO认定,l腰围可能比WHR更适于检测腹型肥胖。所以,l腰围和WHR在肥胖症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存争议。不仅如此,l对于腰围的切点问题国内外的认识也有一定差异。我国大庆地区的研究显示,l男性腰围在80~90cm者危险因素聚集的分布与BMI125~27类似;而腰围>90cm与BMI>27者相关疾病的危险性比较接近。因此,l亚洲人群以腰围来诊断肥胖症时,l其标准需要更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