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所致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类型及诊断分级职业性急性中毒性神经系统损害可由多种毒物所致,l临床表现的类型不一,l常见临床类型如下:i
1.急性中毒性脑病
(1)轻度
具有下列之一:i
a)剧烈的头痛、i头昏、i失眠、i恶心、i呕吐、i全身乏力、i精神萎靡,l并出现步态蹒跚或具有易兴奋,l情绪激动,l易怒等精神症状。
b)出现轻度意识障碍,l如意识模糊、i嗜睡状态或朦胧状态。
(2)中度
具有下列之一:i
a)中度意识障碍,l如谵妄状态、i混浊状态。
b)癫癎大发作样抽搐。
c)出现轻度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并伴有双侧锥体束征。
(3)重度
具有下列之一:i
a)重度意识障碍,l如浅昏迷、i中度昏迷、i深昏迷、i植物状态。
b)明显的精神症状,l如定向障碍、i幻觉、i妄想、i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攻击行为。
c)癫癎持续状态。
d)脑疝形成的表现。
e)脑局灶损害表现,l如皮质性失明、i小脑性共济失调、i帕金森综合征等。
脑电图检查可呈中度及高度异常;脑诱发电位中枢段潜时可延长;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脑水肿。
2.急性中毒性脊髓病
(1)轻度
出现双侧下肢锥体束征,l不伴有下肢运动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l且无上述脑病表现者。
(2)重度
出现轻度痉挛性截瘫,l可有尿潴留或尿失禁,l但无上述脑病表现者。
3.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1)轻度
除上述症状外,l具有下列之一:i
a)肢体远端自发的烧灼性疼痛,l并有痛觉过敏。
b)四肢对称性手套、i袜套样分布的痛觉、i触觉、i音叉振动觉障碍,l同时有跟腱反射减弱。
c)颅神经支配区的痛觉、i触觉减退,l及角膜反射减弱或瞬目反射异常。
d)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2)中度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l具有下列之一:i
a)四肢远端痛觉、i触觉、i音叉振动觉障碍达肘、i膝以上,l同时伴跟腱反射消失。
b)深感觉明显障碍伴感觉性共济失调。
c)多条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不全麻痹。
d)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明显。
(3)重度
具有下列之一:i
a)四肢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至3级或3级以下。
b)呼吸肌麻痹。
c)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诱发电位明显减小。
附:i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分级处理。生活性急性中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参照执行。
2.引起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毒物
(1)直接影响脑组织代谢或抑制酶活性的毒物有铅、i四乙基铅、i三烷基锡、i砷化物、i硼烷、i汽油、i苯、i甲苯、i二硫化碳、i三氯乙烯、i甲醇、i乙醇、i氯乙醇、i甲硫醇、i氯甲烷、i碘甲烷、i二氯乙烷、i四氯乙烷、i环氧乙烷、i四氯化碳、i乙酸丁酯、i有机磷类、i氨基甲酸酯类、i拟除虫菊酯类、i杀虫脒、i有机汞类、i磷化氢、i溴甲烷、i沙蚕毒素类、i氟乙酰胺、i毒鼠强、i丙烯酰胺等。
(2)导致脑组织缺氧的毒物有一氧化碳、i硫化氢、i氰化物、i丙酮氰醇、i丙烯腈等。
3.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因系短时间内接触高剂量神经毒物所致,l一般发病急。但一些毒物如四己基铅、i溴甲烷、i碘甲烷、i三烷基锡、i有机汞等急性中毒,l可经数小时、i数天甚至2~3周的潜伏期后发病。在潜伏期内可无明显症状,l而一旦出现症状,l病情迅速进展。氰化物、i一氧化碳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l则可于急性期恢复后2~3周出现损及底节及大脑皮质下白质所致的迟发脑病。
4.急性中毒性脑病的病理特点为脑水肿,l因此一般多表现为全脑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如出现剧烈头痛、i频繁呕吐、i躁动不安;或精神萎靡、i意识障碍加重;或反复出现抽搐、i双侧瞳孔缩小、i血压上升、i脉搏呼吸变慢:i眼球结合膜水肿或眼球张力增高;部分患者眼底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脑疝的表现(如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时,l海马回和钩回向下移位压迫脑干,l意识障碍呈深昏迷,l眼球固定,l双侧瞳孔小或不等大,l光反应消失,l呼吸不规则,l或出现去脑强直状态;当发生枕骨大孔疝时,l可导致双侧瞳孔散大及呼吸突然停止);少数出现脑局灶性损害。其分级诊断主要依据意识障碍的程度、i精神障碍的类型、i抽搐出现的情况、i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以及有否脑局灶性损害等进行综合判定。
5.在职业活动中因空气中含有过量甲烷、i二氧化碳、i氮气等导致窒息,l可引起缺氧性脑病;其病理特点亦为脑水肿,l其病情分级与治疗可参照本标准。
6.中度中毒性脑病时,l可在意识未发生障碍时出现锥体柬征,l常表现为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浅反射减退或消失、i腱反射活跃或亢进,l或出现踝阵挛,l或引出Babinski或Chaddock征等病理反射。
7.多数急性中毒性脑病患者,l脑电图显示异常,l其异常的主要表现有广泛的α节律紊乱、iα波减少。当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时,lθ波及δ波幅活动增多,l严重者呈高度失律或出现棘波、i尖波。但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临床病情轻重不一定完全呈平行关系。
8.目前实际常用的脑诱发电位有体感诱发电位(SEP)、i视觉诱发电位(VEP)、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中毒性脑病时,l这些脑诱发电位常可出现中枢段异常,l且与意识障碍程度相关。可用以辅助监护脑功能及判断预后,l亦有利于预测迟发脑病的发生。
9.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脑水肿、i脑软化、i皮质下白质脱髓鞘病变等具有辅助性诊断价值。在急性中毒性脑病时。磁共振或CT检查可显示侧脑室变小、i大脑皮质下白质弥散性低密度改变,l或见苍白球及壳核密度减低等。MRI显示脑水肿病变常比CT早,l但临床发病初期不一定能检出上述变化。其他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扫描(PET)、i局部脑血流(RCBF)、i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SPECT)和FLAIR等,l因价格昂贵,l在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尚缺乏成熟经验,l故未列入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