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GBZ99—2002

(一)诊断标准

1.在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内连续或间断累积接受大于全身均匀剂量1Gy的外照射。

2.全血细胞减少及其有关症状。

3.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中既有近期受照射诱发的非稳定性畸变,l同时又有早期受照残存的稳定性畸变,l二者均增高。

4.骨髓检查增生减低,l如增生活跃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及淋巴细胞增多。

5.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l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l急性造血功能停滞,l骨髓纤维化,l急性白血病,l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6.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7.可伴有下列检查的异常:i

a)微循环障碍。

b)免疫功能低下。

c)凝血机制障碍。

d)生殖功能低下。

(二)分度标准

1.轻度

(1)发病缓慢。贫血、i感染、i出血较轻。血象下降较慢,l骨髓有一定程度损伤。

(2)血象:i血红蛋白男<120g/L,l女<100g/L,l白细胞计数<4×109/L,l血小板计数<80×109/L。早期可能仅出现其中1~2项异常。

(3)骨髓象:i骨髓粒、i红、i巨核系中二系或三系减少,l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l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4)脱离射线,l充分治疗后,l可望恢复。

2.重度

(1)发病较急,l贫血进行性加剧,l常伴感染、i出血。

(2)血象:i血红蛋白<80g/L,l网织红细胞<0.5%,l白细胞<1.0×109/L,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l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i多部位增生减低,l粒、i红、i巨核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l如增生活跃需有淋巴细胞增多。

(4)脱离射线,l充分治疗后,l恢复缓慢,l或不能阻止病情恶化,l有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的可能,l预后差。

附:i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1.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分期不明显:i此处所指的分期系典型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所具有的初期、i假愈期、i极期及恢复期。本类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分期,l这一点与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不同。

2.无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i此处所指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l系指病人有明显的疲乏无力、i食欲减退、i心慌气短、i入睡困难、i多梦易醒、i健忘、i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征候群。而亚急性放射病人除有与全血细胞减少的有关症状如乏力、i头昏、i心慌外,l上述症状不多见,l这一点与以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有区别。

3.微循环障碍:i在本类病人,l反映微循环障碍的甲皱、i球结膜、i眼底血管、i额部阻抗式容积波等微循环检查均有明显异常,l此点可与原发性再生障碍贫血相区别。

4.在本类病人的染色体检查中,l既可见近期受照诱发的非稳定性畸变,l同时又可见早期受照残存的稳定性畸变。这一特点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时以非稳定性畸变为主者有区别。与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染色体畸变不明显或缺如也有区别。

5.关于分度问题:i参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将本类放射病分为轻、i重二度,l但在实际工作中,l可能有的病人某些指标符合重度,l某些指标符合轻度,l此时要全面分析,l甚至做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始能做出恰当的分度。

6.当怀疑病人原来就有再生障碍性贫血,l但又受到均匀或比较均的连续或间断性全身外照射,l诊断不清时,l可依靠病史(包括既往史)、i受照射时间、i累积剂量的估算、i染色体及微循环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