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09—2002(一)急性放射性膀胱炎(Acute1radiation1cystitis)
1.剂量阈值11分次照射膀胱累积剂量>30Gy;一次照射和等效一次照射膀胱剂量>12Gy。
2.临床表现11照射中或照后4~6周,l出血与感染性膀胱炎症状相似的临床表现,l如尿频、i尿急、i尿痛有时出现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增多,l白细胞也可能增加,l蛋白(+)、i无脱落癌细胞。持续数天至数周症状逐渐消失;受照剂量较大时,l可逐渐转为慢性放射性膀胱炎。
3.膀胱镜检查11黏膜充血、i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病变部位主要在膀胱后壁三角区附近。
(二)慢性放射性膀胱炎(Chronic1radi-ation1cystitis)
1.剂量阈值:i分次照射膀胱累积剂量>50Gy;一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膀胱剂量>16Gy。
2.照后6个月以上,l平均2~3年逐渐发展成为慢性放射性膀胱炎,l按下表作出分度诊断。

(三)放射性膀胱瘘(Radiation1vesical1fistula)
诊断标准1.剂量阈值11同(二)1。
2.临床表现11照后晚期(2年以上)逐渐形成膀胱瘘,l根据膀胱瘘部位不同可分为膀胱阴道瘘、i膀胱宫颈瘘和膀胱肠瘘。在穿孔处出现滴尿现象和有粪尿和气尿。
3.盆腔器官体格检查,l如下腹压痛等。
4.亚甲蓝试验11系确定膀胱瘘的检查方法。自尿道插入导尿管,l向膀胱灌注亚甲蓝稀释液2ml,l若粪便着蓝,l即证实有膀胱肠瘘。如由阴道流出,l则为膀胱阴道瘘或膀胱宫颈瘘。如阴道内也无液体流出,l可向膀胱内再注入生理盐水100~200ml,l拔除导尿管,l嘱病人咳嗽,l如尿道口溢出蓝色液体,l则为尿失禁。
5.影像学检查11除超声波检查外,l可做膀胱造影术或静脉肾盂造影术进一步观察膀胱壁溃疡及瘘道形成,l肾盂积水、i输尿管梗阻等。
6.膀胱镜检查11了解瘘孔周围黏膜充血、i水肿、i表面是否光滑,l瘘孔位置和大小,l如瘘孔小则呈凹陷状。插入导管可进入阴道和宫颈和阴道,l从膀胱注水时则从阴道和肠道流出,l并注意观察有无结石。
7.必要时做直肠镜、i纤维结肠镜检查,l或妇科检查。
附:i诊断标准参考指标和鉴别诊断及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多。
2.在照射区皮肤可能伴有放射性皮肤损伤,l应按GBZ106处理。
3.放射性膀胱炎应与感染性膀胱炎、i其他原因引起的膀胱炎以及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血尿等鉴别。
4.放射性膀胱瘘应与分娩损伤或手术损伤引起膀胱瘘或尿失禁鉴别。
5.严重的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在照后数年由于输尿管并发损伤或膀胱瘢痕形成引起输尿管狭窄或闭塞出现肾盂积水、i肾盂肾炎、i尿毒症,l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盂积水等鉴别。
6.剂量阈值是电离辐射对膀胱损伤的最低剂量值。因照射条件和个人敏感性不同,l本标准提供的剂量阈值为导致放射性膀胱疾病的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