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尘病

GBZ56—2002

棉尘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棉、i麻等植物性粉尘引起的、i具有特征性的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i气短等症状,l并有急性通气功能下降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致慢性通气功能损害。

诊断及分级标准

1.棉尘病Ⅰ级

经常出现工作后工作第一天或工作周内几天均发生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i气短等特征性的呼吸系统症状。FEV1.0班后与班前比较下降10%以上。

2.棉尘病Ⅱ级呼吸系统症状持续加重,l并伴有慢性通气功能损害,lFEV1.0或用力肺活量FVC小于预计值的80%。

附:i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棉花、i亚麻、i软大麻等植物性粉尘作业引起的棉尘病,l如纺织、i弹棉、i制毡、i制绒等。不包括初次接触棉麻等植物性粉尘引起的“棉纺热(mill1fever)”及“织布工咳(weaverscough)”。

2.根据国内外资料,l棉尘病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以上。某些弹棉、i制毡厂由于棉质差,l粉尘浓度大,l发病工龄也可以在4年左右。曾发生过“棉纺热”的工人易发生棉尘病,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3.特征性呼吸系统症状是指特定时间起病的、i由呼吸道阻塞而致的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i气短,l可伴有咳嗽和少量咳痰。症状开始多发生于工休后第一个工作日Z-作数小时之后。但随着病情发展.除第一个工作日外其他工作日也可出现。

4.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是胸部紧束感,l但工人的主诉表达方式可能不一,l如可诉为胸闷、i胸部压迫感、i气短、i胸部不适、i气憋等。

5.肺功能减退者应随访,l重复测定,l综合评定。

6.通气功能预计值来用本实验室当地人群的预计值计算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