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92—2002职业性高原病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所致的一种疾病。高原低气压性缺氧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l机体缺氧引起的功能失代偿和靶器官受损是病变的基础。临床上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高原病,l转至低海拔地区后可获改善。
诊断及分型1.急性高原病(acute1mountain1sickness,lAMS)
(1)高原脑水肿(high1altitude1cerebral1edema,lHACE)
急速进入高原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发病,l少数人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发病。
具有以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之一者:i
a)剧烈头痛、i呕吐、i表情淡漠、i精神忧郁或欣快多语、i烦躁不安、i步态蹒跚、i共济失调。
b)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神志恍惚、i意识朦胧、i嗜睡,l甚至昏迷);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阳性。
c)眼底:i可出现视盘水肿和(或)火焰状出血。
(2)高原肺水肿(high1altitude1pulmonary1ede-ma,lHAPE)
近期抵达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
a)出现静息状态时呼吸困难、i咳嗽、i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b)中央性发绀,l肺部湿性啰音。
c)肺部X线检查:i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向单侧或双侧肺野呈点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影。常呈弥漫性、i不规则性分布,l亦可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心影多正常,l亦可见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增大征象。
2.慢性高原病(chronic1mountain1sickness,lCMS)
(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1altitude1polycy-themia,lHAPC)
a)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发病,l病程呈慢性经过。
b)临床表现:i主要是头痛、i头晕、i乏力、i睡眠障碍、i发绀、i眼结合膜充血、i皮肤紫红等多血症病状。
c)血液学参数:i具有以下三项RBC≥6.5×1012/L、iHb≥200g/L、iHCT≥65%。一般在1~3个月内检查3次以上方可做出诊断。
(2)高原心脏病(high1altitude1heart1disease,lHAHD)
a)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发病。
b)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i心悸、i胸闷、i呼吸困难、i咳嗽、i发绀、i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或分裂,l重症者出现尿少、i肝脏肿大、i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
c)具有肺动脉高压征象。
附:i名词术语解释
1.在医学上,l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000米以上地域。本标准适用于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从事职业活动的在职职工,l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时所发生的高原病。
2.诊断职业性高原病,l应了解患者作业或工作场所的海拔高度、i移居时间、i劳动强度,l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
3.高原病按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型。本标准提出的高原肺水肿、i高原脑水肿应多是近期抵达高原在现场发生,l属急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i高原性心脏病,l病程呈慢性经过,l属慢性高原病。
4.慢性高原病还有混合型、i高原高血压、i高原低血压等类型,l考虑影响诊断的混杂因素较多,l本标准暂未将其列入。
5.本标准将“急性高原反应”单独列为一个类型,l不作为急、i慢性高原病诊断,l类同职业病诊断中的“观察对象”目的在于早期预防发病。
6.有关鉴别诊断
a)高原脑水肿:i排除急性脑血管病、i急性药物或一氧化碳中毒、i癫癎、i脑膜炎、i脑炎。
b)高原肺水肿:i排除心肌梗死、i心力衰竭、i肺炎等心肺疾患。
c)高原红细胞增多症:i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其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d)高原心脏病:i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l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i肺心病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7.肺动脉高压:i心电轴明显右偏及明显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流出道≥33mm,l右室内径≥23mm;X线胸片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7mm及(或)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10;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3.33kPa。无肺动脉压测定时,l须具有以上两项始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