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龄

成功老龄最初现代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Havighurst从社会学、i健康学高度提出了“成功老龄”理论。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能取得最大程度的满意度和幸福度,l能维持老年、i中年和男女群体之间满意度的平衡,l其理论来自相互对比,l即活动理论(activity1theory)和脱离理论(disen-gagement1theory)。活动理论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才能重新认识自我,l保持生命活力。脱离理论相反,l认为老年人不宜于继续担任角色,l应该脱离角色,l基调比较消极、i被动,l其忽视了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及老年群体社会功能特征。

1989年,l学者Guralnik等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躯体健康方面考虑提出,l由“基本功能量表”和“健康量表”,l着重躯体方面的维持,l将量表得分上限规定为成功老龄。此后相继有Strawbridge等将完成l3项基本躯体活动及5项体力活动的老人定义为成功老龄。尽管他们在规定完成躯体及体力活动上的项目有差异,l但较一致地将认知功能内容加在成功老龄的标准之中。Roos等在12年的随访中将生活在社区,l未曾接受过59d家庭护理服务者加入上述两个条件之中,l并将符合标准人数20%划分为成功老龄。

Schulz等用发展理论-生命周期模式来阐述成功老龄者通过检测相关的适应选择和失败代偿功能所得,l选择过程对行动目标的挑选进行调节,l以便多样性,l代偿机制用来维持、i加强和纠正能力,l成为失败体验后动机的来源。Rowe等从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l提出成功老龄标准。其特点是由单一模式向多维模式发展,l其包括3方面内容:i①发生疾病和疾病相关残疾概率低;②高水平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③积极参与生活(如人际交往和生产活动)。Jorm等将成功老龄具体定义为:i①生活在社区的老人;②良好的自我健康评价;③无日常生活能力残疾;④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1status1examination,lMMSE)高分数:i28~30分。病态老龄是指生活在护理机构或医院,l或有很差的自我健康评价,l或日常生活中有l~2项的残疾,l或MMSE低于界值分数(24分)。常态老龄则在上述二者之间。

引自

Rowe1JW,lKahn1RL.l997.Successful1aging[J].Gerontolo-gist,l37:i4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