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二)

WS/T208—2001

(一)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在牙齿发育形成期间由于机体摄氟过多而引起的牙齿釉质矿化不全或松网样改变,l临床上肉眼可见牙釉质表面失去正常光泽,l出现白垩、i着色、i缺损样表现。

(二)氟斑牙的临床表现

1.釉面光泽度表现11釉面失去光泽,l透明度减弱或不透明,l可见白色线条、i斑点、i斑块、i牙尖部雪帽、i直至白垩样变布满整个牙齿。

2.釉面着色11釉面出现浅黄、i黄色、i黄褐色,l褐色或黑色不同程度的颜色改变。着色区域可为条纹、i斑点、i斑块,l乃至布满大部分釉面或整个釉面。着色是白垩病变的继发伴随现象。

3.釉质缺损11表现为釉面细小的凹痕,l较大凹窝,l乃至浅层釉质较大面积的剥脱。咬合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

(三)氟斑牙的诊断

牙齿具有以上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氟斑牙。

(四)诊断要求

1.诊断检查时自然光线要充足,l要用酒精棉球擦去牙齿唇颊面的外污染物,l并使牙面保持干燥。

2.检查牙齿唇颊面牙釉质损害状况,l选两颗病损最重的牙依其釉面最重损害诊断分类。

3.乳齿、i恒齿氟斑牙应分开记录。恒齿、i乳齿同时存在时只查恒齿氟斑牙。

(五)诊断分类标准

1.①度:i釉质表面有白细条纹或点状,l片状白垩病变,l病变范围不超过牙面的l/4。

2.②度:i釉质表面出现小斑点状,l片状不透明白色区域不规则地分布于牙面,l个别牙面可有条纹着色,l病变范围不超过牙面的1/2。

3.③度:i釉质面白垩病变呈片状,l并出现较大面积浅黄色、i黄色、i黄褐着色,l病变范围不超过牙面的3/4。

4.④度:i白垩色区域和着色区域超过牙面的3/4。

5.⑤度:i牙釉质在白垩和着色的基础上,l釉质表面出现小的,l散在的坑状,l陷窝状缺损,l但缺损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6。

6.⑥度:i釉质表面除有散在的坑凹,l陷窝缺损外,l并有的坑凹、i陷窝融合在一起呈大的斑、i片状,l乃至釉质剥脱,l但其牙釉质缺损范围不超过牙面的1/3。

7.⑦度:i釉质表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缺损融合或剥脱,l但其缺损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2。或牙齿咬合面被磨损成光滑的平面。

8.⑧度:i釉质表面出现大面积缺损,l缺损面积超过1/2;或牙齿咬合面磨损严重,l使牙齿长度明显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