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痹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

1987年8月11青岛

此标准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心病学组筹备组邀请在京部分中医心病专家于1987年6月在京草拟,l同年8月在青岛市召开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心病组成立暨首届心病学术讨论会上经全体与会代表讨论,l修改而成。

心痹诊断标准

(一)病名

统一病名为心痹。轻者命名为厥心痛,l重者命名为真心痛。厥心痛又为肾心痛、i胃心痛、i脾心痛、i肝心痛、i肺心痛五种。

古籍中本病的名称甚多,l目前的叫法也很繁杂,l为了逐步规范化,l本标准的命名采取了以病因病机为主,l症状为辅的原则。《内经》云:i“心痹者,l脉不通,l烦则心下鼓。”“赤脉之至也,l喘而坚……名曰心痹。”据此本病统称为心痹,l因其主证为心痛,l根据疼痛的部位、i性质、i程度不同而又分为各种心痛。

(二)定义

心痹是由于内伤七情、i外感六淫、i饮食不节致使脏腑阴阳失调,l气血两亏,l痰浊内生、i阻滞络脉,l心脉蜷缩,l痹阻不通,l而猝然发生心痛的一种疾病。本病有轻重之别,l轻者称为厥心痛,l时作时休,l久治不愈;重者称为真心痛,l剧痛不止,l失治可致猝死,l亦有突然胸闷、i气结而死者。

(三)诊断依据

(1)主证:i心胸疼痛,l与背相控,l疼痛如割、i如刺、i如绞,l痛在膻中虚里,l或沿心经,l心包经脉串痛,l或猝然剧痛,l昏厥而死。

(2)次证:i心悸、i胸闷、i心烦、i气短、i心前压抑感,l或有恐惧感,l或有心痛史。

(3)舌诊、i脉象:i舌苔多为薄白或厚腻。舌质多见淡红或暗红、i瘀斑,l脉象多为阳微阴弦,l或弦紧、i滑、i数,l或见沉涩、i微细涩、i结代,l或微弱欲绝。

具有上述主证,l或主证兼有次证者,l参以舌诊脉象即可确诊。

(4)参考指标:i①心电图检测;②红外图像;③微循环检查;④有关化验检查。

(四)分类

1.厥心痛11心痛为主,l经久不瘥。《内经》分为5类。

(1)肾心痛:i证见心痛彻背,l背痛彻心,l胸背拘急,l畏寒肢冷,l腰膝酸软,l伛偻不伸,l足跗下肿,l舌体胖,l质淡,l或紫暗有瘀斑,l苔白滑润。脉沉涩、i细弱、i弦紧、i结代无力。或兼见口渴咽干、i五心烦热、i夜热盗汗,l舌红苔少,l或有裂纹,l脉沉细小数,l或虚大无力。

(2)胃心痛:i证见胸腹胀满,l心痛尤甚,l食后加重,l恶心欲吐,l嗳气吞酸。舌质淡或晦滞,l脉沉细小滑或沉迟。或胃中灼热隐痛,l知饥纳少,l舌红少津,l脉细数无力。

(3)脾心痛:i头痛剧烈,l如刀割锥刺,l胸闷气短,l心中动悸,l纳后脘胀,l头晕恶心,l倦怠无力,l肠鸣泄泻,l素盛今瘦。舌淡而胖,l苔白滑或厚腻。脉濡缓、i细弱,l结代无力,l或沉伏、i弦滑。或兼见知饥不食,l食后腹胀,l消瘦乏力,l唇干口燥,l尿黄便结。舌红少苔,l脉细数、i结代。

(4)肝心痛:i证见心痛面青,l两胁胀满,l不得太息,l情志不遂则心痛加重。脉弦、i涩、i结代,l或滑数。或兼见头晕目涩,l虚烦不寐,l多梦易惊,l爪甲不荣,l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无苔,l弦细小数或结代。

(5)肺心痛:i心痛喜卧,l时轻时重,l劳作痛甚,l胸闷气急,l咳喘时作,l汗出恶风,l甚至咳逆倚息不得卧。舌体胖大有齿痕,l或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i滑、i结代或浮大无力。或兼见干咳少痰,l咯血失音,l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l脉细数结代。

2.真心痛11真心痛是心痹的危急重症。心痛剧烈,l面色苍白,l冷汗淋漓,l手足逆冷,l凉至肘膝,l脉微欲绝,l可旦发夕死,l夕发旦死,l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