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1989年11月10日11南昌

为了探索和研究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辨证规律,l提高临床疗效,l便于学术交流,l全国亟需有一个统一的诊断、i辨证和疗效标准。现根据出席中国中西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与会代表们讨论的意见,l整理出如下试行方案。

(一)诊断特点及依据

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l除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外,l并要求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根据1982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诊治问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i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制定的“胃癌病理检查及诊断规范”中所定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分级标准,l”对本病确诊,l以明确病变部位(胃底、i胃体、i胃窦等)、i病变性质程度(浅表性、i萎缩性;急性、i慢性;轻、i中、i重度;活动、i静止等)及增生、i化生(腺窝增生、i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i假幽门腺化生;轻、i中、i重度等);同时,l对某些较具体特征性的黏膜表现和功能变化的检查结果,l纳入辨证分型的项目之中。

(二)辨证分型

1.肝胃不和型

主证:i

(1)胃脘胀痛和痛窜两胁。

(2)嗳气频作。

(3)嘈杂泛酸。

次证:i

(1)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

(2)胆汁反流。

舌象、i脉象:i舌质淡红,l苔薄白或白厚;脉弦。

证型确定:i

(1)具备主证两项,l舌脉象基本符合;

(2)具备主证1项和次证1项,l舌脉象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2.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i

主证:i

(1)胃脘隐痛。

(2)胃痛喜按喜暖。

(3)食后胀闷、i痞满。

(4)纳呆少食。

(5)便溏或腹泻。

(6)乏力,l四肢酸软。

次证:i

(1)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2)黏液稀薄而多。

(3)胃酸偏低。

舌象、i脉象:i脉沉细;舌质淡红,l苔薄白或白或有齿痕。

证型确定:i

(1)具备主证3项,l舌脉基本符合。

(2)具备主证两项和次证1项,l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3.脾胃湿热型

主证:i

(1)胃脘灼热胀痛。

(2)口苦、i口臭。

(3)尿黄。

(4)脘腹痞闷,l渴不欲饮。

次证:i

胃黏膜急性、i活动性炎症,l充血糜烂明显。

舌象、i脉象:i舌质红,l边尖深红,l苔黄厚或腻,l脉滑、i脉紧。

证型确定:i

(1)具备主证两项,l舌脉基本符合;

(2)具备主证l项及次证,l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4.胃阴不足型:i

主证:i

(1)胃脘灼热疼痛。

(2)口干舌燥。

(3)大便干燥。

次证:i

(1)胃黏膜片状红白相间,l黏膜变薄。

(2)胃黏膜干燥,l黏液少。

(3)胃酸偏低。

舌象、i脉象:i舌红少津或有裂纹,l脉细或弦细。证型确定:i

(1)具备主证2项及舌脉象1项;

(2)具备主证1项及次证两项,l舌、i脉象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5.胃络瘀血型

主证:i

(1)胃脘疼痛,l痛有定处,l拒按。

(2)胃疼日久不愈。

(3)大便潜血阳性或有黑血便。

次证:i

胃黏膜充血肿胀,l伴瘀斑或出血点。

舌象、i脉象:i舌质暗红,l或紫暗,l或有瘀斑,l或弦滑。

证型确定:i

(1)具备主证两项,l舌脉基本符合。

(2)具备主证1项加次证,l舌、i脉象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诊断说明:i

(1)证型确定:i以就诊当时的征候为准,l并排除其他疾病。具备两个证型者称为复合证型(两个证型同等并存),l兼证型(一个证型为主,l另一个证型为辅,l前者称主型,l后者称兼型)。本标准未纳入的证型,l在诊断时要求列出全部征候。

(2)胃镜检查:i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为准,l并必须做活组织检查。治疗后胃镜复查进行活检时尽可能在原病变活检处绀取活体组织。

(3)必作检验:i血、i尿、i粪三大常规及潜血、i胃酸分泌功能检查。此外,l根据各单位具体条件,l开展有关各种疗效观察及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