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一)诊断依据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l呼吸急促,l甚则张口抬宿,l不能平卧,l口唇指甲发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i饮食不当、i情志失调、i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i喷嚏、i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二)辨证分类
1.发作期
(1)冷哮:i喉中哮鸣有声,l胸膈满闷,l咳痰稀白,l面色晦滞,l或伴有风寒表证,l苔白滑,l脉浮紧。
(2)热哮:i喉中哮鸣如吼,l气粗息涌,l胸膈烦闷,l呛咳阵作,l痰黄黏稠,l面赤口渴,l或伴风热表证。舌质红,l苔黄腻,l脉滑数。
(3)虚哮:i反复发作,l甚者持续喘哮,l咳痰无力,l声低气短,l动则尤甚,l口唇爪甲发绀,l舌质紫暗,l脉虚无力。
2.缓解期
常以正虚(肺、i脾、i肾)为主。
(1)肺虚:i平素自汗,l怕风,l常易感冒,l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l发病前喷嚏频作,l鼻塞流清涕。
(2)脾虚:i平素痰多,l倦怠无力,l食少便溏,l每因饮食失当而引发。
(3)肾虚:i平素气息短促,l动则为甚,l腰酸腿软,l脑转耳鸣,l不耐劳累。
(三)参考项目
本病多见于支气管哮喘。
(1)两肺可闻哮鸣音,l合并感染时伴有湿性啰音。
(2)血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3)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
(4)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l久病常可见肺气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