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急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

急症病名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l遇劳倦内伤、i忧思恼怒、i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l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l气血逆乱直冲犯脑,l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l临床以突然昏仆,l半身不遂、i口舌歪斜、i不语或言语蹇涩、i偏身麻木为主证,l并具有起病急、i变化快,l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l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l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诊断标准

(一)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中风病,l又名卒中(内中风)。

1.主证11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神识昏蒙,l舌强言謇或不语,l偏身麻木。

2.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l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证两个以上,l急性起病,l结合舌、i脉、i诱因、i先兆、i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二)病类诊断

1.中络11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l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l或兼有口舌歪斜者。

2.中经11以半身不遂、i口舌歪斜、i舌强言謇或不语、i偏身麻木为主证,l而无神识昏蒙者。

3.中腑11以半身不遂、i口舌歪斜、i舌强言謇或不语、i偏身麻木、i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4.中脏11必有神昏或昏愦、i半身不遂、i口舌歪斜、i舌强言謇或不语者。

结合临床也可按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病。

(三)证名诊断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l风火上扰证:i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舌强言謇或不语,l偏身麻木,l眩晕头痛,l面红耳赤,l口苦咽干,l心烦易怒,l尿赤便于,l舌质红或红绛,l舌苔薄黄,l脉弦有力。

(2)风痰瘀血,l痹阻脉络证:i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舌强言謇或不语,l偏身麻木,l头晕目眩,l舌质暗淡、i舌苔薄白或白腻,l脉弦滑。

(3)痰热腑实,l风痰上扰证:i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舌强言謇或不语,l偏身麻木,l腹胀便干便秘,l头晕目眩,l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i苔黄或黄腻,l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i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言语蹇涩或不语,l偏身麻木,l面色皓白,l气短乏力,l口流涎,l自汗出,l心悸便溏,l手足肿胀;舌质暗淡、i舌苔薄白或白腻,l脉沉细、i细缓或细弦。

(5)阴虚风动证:i半身不遂,l口舌歪斜,l舌强言蹇或不语,l偏身麻木,l烦躁失眠,l眩晕耳鸣,l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i少苔或无苔,l脉细弦或细弦数。

2.中脏腑

(1)风火上扰清窍证:i平素多有眩晕、i麻木之症,l情志相激病势突变,l神识恍惚,l迷蒙,l半身不遂而肢体强痉拘急,l便干便秘;舌质红绛、i舌苔黄腻而干,l脉弦滑大数。

(2)痰湿蒙塞心神证:i素体多是阳虚湿痰内蕴,l病发神昏,l半身不遂而肢体松懈瘫软不温,l甚则四肢逆冷,l面白唇暗,l痰涎壅盛;舌质暗淡、i舌苔白腻,l脉沉滑或沉缓。

(3)痰热内闭心窍证:i起病骤急,l神昏,l昏愦,l鼻鼾痰鸣,l半身不遂而肢体强痉拘急,l项强身热,l躁扰不宁,l甚则手足厥冷,l频繁抽搐,l偶见呕血,l舌质红绛,l舌苔褐黄干腻,l脉弦滑数。

(4)元气败脱,l心神散乱证:i突然神昏,l昏愦,l肢体瘫软,l手撒肢冷汗多,l重则周身湿冷,l二便自遗,l舌痿,l舌质紫暗、i苔白腻,l脉沉缓、i沉微。

变证可见呃逆、i厥逆、i抽搐、i呕血症及戴阳症。

后遗症可见半身不遂,l言语蹇涩,l痴呆,l抽搐,l癫证。

注:i按上述诊断3个层次,l中医完整的诊断应包括:i病名?病类;证名。如:i中风病?中经络;肝阳暴亢,l风火上扰证。

(四)分期标准

1.急性期11发病后2周以内,l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2.恢复期11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3.后遗症期11发病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