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北方热病协作组湿热病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而以身热不扬、i身重体倦、i胸脘痞闷,l便溏,l或痢下赤白,l或小便短涩热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l其病变部位有脾胃、i肠道、i肝胆、i膀胱之不同,l因侵犯脏腑不同,l表现各异。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提出湿热病纲领,l“湿热证恶寒,l后但热不寒,l汗出胸痞,l舌白口渴不引饮。”本病可概括西医之伤寒、i副伤寒、i痢疾、i急性胃肠炎、i急性泌尿系感染、i胆系感染等病。
(一)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l以夏秋为多。
2.主证11身热不扬,l身重体倦、i胸脘痞闷、i呕恶、i渴不欲饮、i舌苔腻、i脉濡数。
3.头昏心烦,l或表情淡漠,l或胁痛胀满,l或腹痛泄痢,l或腰痛尿频急。
4.实验室检查11血象异常,l大便常规可发现红、i白细胞或脓球,l小便镜下可见红白细胞,l血、i尿、i便培养发现病原体。
诊断条件:i
具备2、i3项,l结合4项可确诊。
(二)证候分类
1.湿热兼表11恶寒发热、i头重如裹、i身重体倦、i恶寒、i少汗、i口淡不渴、i苔薄腻或黄白相兼、i脉濡或浮滑。
2.湿重于热11身热不扬、i头身困重、i倦怠乏力、i呕恶腹胀、i渴不欲饮、i便溏尿赤、i苔白腻、i脉濡或濡数。
3.湿热并重11发热、i头昏身重、i口苦心烦、i腹胀胁痛、i呕恶纳呆或尿赤便秘、i身目发黄、i苔黄腻、i脉滑数。
4.热重于湿11热势较高、i汗出、i面赤口渴、i心烦呕恶、i便溏臭秽、i小便短赤、i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i脉滑数。
5.湿热动血11发热、i便血、i发斑或神昏、i苔黄、i脉细数。
6.湿热蒙心11发热、i神志时清时昧、i谵语烦躁、i舌红绛苔黄腻、i脉细滑数。
7.湿热淋证11尿频急而涩痛、i腰痛腹胀、i舌红苔黄腻、i脉滑或滑数。
8.湿热泄痢11发热、i痢下赤白或便泻不爽、i里急后重、i泛恶倦怠、i腹痛下坠、i舌红苔黄腻、i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