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1.诊断依据

(1)腹痛,l里急后重,l痢下赤白,l脓血黏胨,l便次增多。

(2)急性痢疾发病骤急,l可伴有恶寒、i发热等症;慢性久痢则反复发作,l迁延不愈。

(3)常见于夏秋季节,l多有饮食不洁史。

2.辨证分类

(1)湿热痢;腹痛,l里急后重,l痢下赤白脓血,l每日数次到数十次,l肛门灼热,l或有寒热。苔黄腻,l脉滑数。

(2)寒湿痢:i腹痛,l痢下赤白黏胨,l伴有头身困重,l脘痞纳少,l口黏不渴,l恶寒不热;舌苔白腻,l脉象濡缓。

(3)虚寒痢:i病久迁延不已,l痢下白胨,l虚坐努责,l腹部冷痛绵绵,l畏寒肢冷;舌淡,l苔白滑,l脉细弱无力。

(4)疫毒痢:i发病骤急,l腹痛剧烈,l痢下鲜紫脓血,l气味腐臭;或下利之前即见高热,l腹满胀痛,l烦躁不安,l甚则昏迷厥脱;或恶心、i呕吐,l不能进食;舌质红绛,l苔黄燥,l脉滑数。

(5)休息痢:i下痢时发时止,l发时便下赤白黏胨,l腹痛后重,l不发时疲劳乏力,l食少,l腹胀或隐痛;舌质淡,l苔薄白,l脉小。

3.参考项目11本病多指急、i慢性细菌性痢疾,l阿米巴痢疾。

(1)急性菌痢,l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2)大便常规检查,l可见脓细胞及红细胞,l并有巨噬细胞。

(3)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l或新鲜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4)必要时作肛门指诊及直肠或结肠镜检,l有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