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11995年

血吸虫病是因日本裂殖体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1.诊断依据

(1)急性血吸虫病

1)接触血吸虫疫水后数小时至2~3d内,l局部皮肤出现粟粒或黄豆大小的红疹,l发痒,l3~5d后消失。

2)继则可见恶寒发热,l汗出热退,l或高热持续数周至数月,l状如疟疾、i温热病。严重者出现精神异常、i谵语、i昏迷,l或出现黄疸,l腹水。

3)可伴有干咳少痰,l或痰中夹血,l或恶心、i呕吐,l腹胀腹痛,l利下稀水或红白黏胨,l肝脾肿大等。

4)血白细胞总数增高,l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l严重者嗜酸粒细胞可减少或消失。

5)大便沉渣镜检见血吸虫卵,l大便孵化可见毛蚴。

6)必要时作血培养,l肥达反应,l血涂片找疟原虫,l结核菌素皮试,l脑脊液检查等可助鉴别诊断。

(2)慢性血吸虫病

1)急性期病程迁延6个月以上,l或曾居住流行地区,l或有疫水接触史。

2)轻者仅感乏力,l无明显症状。重者常见慢性腹泻,l腹痛,l食欲不振,l神倦乏力,l逐渐出现贫血、i消瘦。

3)肝脾肿大,l可因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l腹腔积水。

4)血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或减少,l嗜酸粒细胞轻度增高。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5)大便镜检或孵化可见到血吸虫卵及毛蚴。必要时作直肠镜检查,l肠黏膜压片可找到虫卵。

(3)晚期血吸虫病

1)慢性血吸虫病迁延不愈或反复感染。

2)明显乏力,l腹胀,l纳呆,l低热,l出血倾向,l下肢浮肿。

3)肝脏缩小,l脾脏明显肿大,l可出现门脉高压症(腹水,l食道静脉曲张等),l尚可见蜘蛛痣、i肝掌、i男性乳房发育。

4)肝功能检查、i白蛋白降低,l球蛋白升高,l白/球蛋白比例倒置,lγ-球蛋白增高。腹水化验符合漏出液。

2.证候分类

(1)急性血吸虫病

1)蛊毒侵肺:i发热恶寒,l汗少,l头痛,l干咳少痰,l或痰中夹血,l或皮肤红疹瘙痒。苔薄白,l脉浮数。

2)湿热内蕴:i高热微寒,l持续不退,l口渴神呆,l嗜睡,l腹痛,l泄泻或下痢赤白,l甚则可现黄疸、i腹水。舌质偏红,l苔白腻或黄腻,l脉濡数。

3)热毒陷营:i高热口渴,l烦躁谵妄或神昏,l或头痛呕吐,l抽搐,l状如癫癎。舌红绛,l苔黄,l脉细滑数。

(2)慢性血吸虫病

1)气滞湿阻:i胸闷,l脘腹作胀,l食后尤甚,l嗳气则舒,l胁痛或有腹痛,l大便溏薄或带脓血,l排便不爽。苔腻,l脉濡缓。

2)肝郁脾虚:i胁肋胀痛,l胸闷腹胀,l食欲减退,l大便不实或溏,l精神不振。舌苔薄白,l脉细弦。

3)气滞血瘀:i胁肋疼痛或刺痛,l脘腹闷胀,l纳少嗳气,l面黑唇紫。舌质暗红,l苔薄腻,l脉弦数。

(3)晚期血吸虫病

1)肝肾阴虚:i腹胀胁痛,l口干尿少,l心烦失眠,l牙龈出血,l面色晦滞,l形体消瘦。舌质红或绛,l少津,l脉弦细数。

2)脾肾阳虚:i腹大胀满,l神倦乏力,l脘闷纳呆,l肢冷畏寒,l食少便溏,l腰酸膝软,l面色咣白。舌质淡白,l脉沉细。

3)瘀血阻络:i病延日久,l肝脾肿大,l面黄色暗,l疲劳乏力,l食少腹胀,l形体消瘦,l面颈红痣。唇舌紫暗,l苔薄白,l脉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