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辨证

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大会 1990年5月11上海

病毒性肝炎一般属于中医学黄疸、i胁痛、i症积、i虚损等病证的范畴,l其治疗应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l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辨证论治。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多为湿热蕴结,l乙型肝炎则属疫毒内伏,l两者均可隐而不发,l或发而无黄,l发黄者阳黄居多,l少数亦有阴黄者。

(二)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其病机比较复杂,l常由湿热疫毒蕴结不解,l深伏血分,l日久导致脏腑、i阴阳、i气血的失调和虚损。在其活动期则多见湿热外发。

征候辨证论治如下:i

1.肝胆湿热证

临床见证:i右胁胀痛、i脘腹满闷、i恶心厌油、i身目黄或无黄、i小便黄赤、i大便黏腻臭秽不爽、i舌苔黄腻、i脉弦滑数。

2.肝郁脾虚证

临床见证:i胁肋胀满、i精神抑郁或烦急、i面色萎黄、i纳食减少、i口淡乏味、i脘痞腹胀、i大便溏薄、i舌淡苔白、i脉沉弦。

3.肝肾阴虚证

临床见症:i头晕耳鸣、i两目干涩、i口燥咽干、i失眠多梦、i五心烦热、i腰膝酸软、i女子经少经闭、i舌体红瘦少津或有裂纹、i脉细数无力。

4.脾肾阳虚证

临床见证:i畏寒喜暖、i少腹腰膝冷痛、i食少便溏,l食谷不化,l甚则滑泄失禁、i下肢水肿、i舌质淡胖、i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5.瘀血阻络证

临床见证:i面色晦暗,l或见赤缕红斑、i肝脾肿大、i质地较硬、i蜘蛛痣、i肝掌,l女子行经腹痛、i经水色暗有块,l舌质暗紫或有瘀斑,l脉沉细涩。

(三)瘀胆型肝炎

多因湿热痰瘀胶著,l瘀阻血分,l肝胆失泄所致。

(四)重症肝炎

颇似“急黄”(又称“瘟黄”),l其病机初为湿热疫毒炽盛,l迅速弥漫三焦,l正邪交争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