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11988年1.中医诊断11凡具有口渴多饮,l消谷易饥,l尿多而甜,l形体渐见消瘦等征候者即可确诊。
2.辨证分型11按不同的临床见症可分3型。
(1)阴虚热盛型:i症以口渴喜冷饮,l易饥多食,l急躁易怒,l怕热心烦,l溲赤便秘,l舌红苔黄,l脉弦数或滑数者。
(2)气阴两虚型:i证以倦怠乏力、i自汗盗汗,l气短懒言,l口渴喜饮,l五心烦热,l心悸失眠,l溲赤便秘,l舌红少津,l舌体胖大,l苔薄或花剥,l脉弦细或细数无力者。
(3)阴阳两虚型:i证以形寒怕冷,l面色苍白无华,l耳鸣腰酸,l时有潮热盗汗,l四肢欠温,l大便溏薄,l小便清长,l阳萎早泄,l舌质淡红,l舌体胖嫩,l边有齿痕,l苔薄白或白腻,l脉沉细或细数无力者。
3.兼证11上述3型:i尤以后两型常伴有以下兼证(即糖尿病血管合并症):i证见心胸疼痛,l甚则彻背,l胸闷憋气,l心慌气短,l唇舌紫暗者(合并冠心病);或伴眼花视物昏糊不清者(见于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或见下肢疼痛,l麻木不仁,l甚则青紫溃破者(见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或见面目下肢浮肿,l小便混浊者(见于合并肾病,l蛋白尿);或伴有头晕头痛,l失眠健忘,l甚则出现口眼歪斜,l半身不遂者(见于脑血管合并症)等兼证;舌多紫暗或边有瘀斑,l舌下静脉曲张等,l脉沉细或细涩不利等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