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热症南方协作组(一)概念及范围
内科高热急症系指外感邪毒所致的体温骤升(多在39℃以上),l身灼热,l烦渴,l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各类高热急症。如温病卫、i气、i营、i血各阶段的高热,l伤寒中太阳、i阳明、i少阳病高热等,l或因痰、i因湿、i因滞、i因瘀而发生的高热。按其病因之不同,l本篇只就外感高热的诊断讨论于后。
(二)诊断依据
1.体温多在39℃以上,l严重病例体温在39.5℃以上。
2.外感高热,l发病急,l病程短,l变化快,l发热重,l有感受疫毒,l或风寒、i风热、i温邪、i湿邪等临床特征并见其他外感见症。
3.摒除内伤高热,l其特点起病缓、i病程长,l热多间歇,l且多起于它病之后,l或久病之中,l必见其他内伤之证候。
4.参考项目
(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l中性粒细胞减少,l淋巴细胞相对增多,l嗜酸粒细胞消失者,l多为病毒感染。
(2)白细胞总数、i中性粒细胞增多者多为细菌性感染。
(3)视感染部位不同,l临床表现相应病理病征,l如肺炎:iX线肺部透视,l可见点、i片,l或云雾状阴影;急性肾盂肾炎,l除尿常规异常外,l尿1h白细胞排出数大于200×109/L,l清洁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急性胰腺炎除有相应的外科急腹症指征外,l血、i尿淀粉酶均增高等等。
(三)辨证分类
1.卫分证
(1)风热主证:i发热恶风、i头胀痛、i鼻塞流黄涕、i咽痛、i声哑、i咳嗽痰黄、i舌苔白或微黄、i舌质边尖红、i脉浮数。
(2)风寒主证:i恶寒发热、i无汗、i头痛、i身疼、i鼻塞、i流清涕、i舌苔薄白、i脉浮紧或浮缓。
(3)暑热主证:i见于夏季,l头昏及胀重、i鼻塞流涕、i形寒、i发热或热势不扬,l无汗或少汗、i胸闷泛恶、i苔薄黄腻、i脉濡数。
(4),l燥热主证:i秋季为多,l身热、i口渴、i干咳无痰,l甚者痰中带血、i鼻唇干燥,l舌质红少津、i苔薄黄、i脉数或细数。
(5)湿热主证:i恶寒、i身热不扬、i或午后热势较重、i头痛如裹、i肢体困重、i汗出而黏、i胸闷痞满、i纳呆、i知饥不欲饮食、i食后恶心欲吐、i苔白或黄腻,l脉濡数或濡缓。
2.气分证
(1)肺热主证:i高热、i咳嗽、i气喘、i痰黄而稠或脓痰,l或痰中带血、i咳引胸痛、i口渴汗出、i舌质红、i苔黄厚、i脉洪数或滑数。
(2)胃热主证:i高热、i不恶寒反恶热、i汗多、i口渴喜饮、i气粗、i口臭、i便结、i牙龈肿痛、i舌苔薄黄,l或黄燥、i脉洪而数。
(3)肠热腑实主证:i高热、i午后尤显,l大便秘结,l或下利清水,l腹满胀痛、i拒按,l甚则烦躁谵语,l舌红苔黄、i少津,l或黑苔而起芒刺,l脉沉实而数。
(4)胆热主证:i往来寒热,l或热多寒少、i类似疟疾,l口苦咽干而渴,l胸胁苦满,l恶寒欲吐,l或吐黄水,l或见目睛黄染,l小便短赤,l或黄如柏汁,l大便溏或便结,l舌红苔黄,l或白苔,l或腻,l脉弦或濡数。
3.气营两燔证
主证:i壮热不解、i口渴欲饮、i烦躁谵语、i斑疹隐约、i鼻衄,l或咯血、i溺血,l脉洪数或细弱,l舌质红绛,l苔黄而燥。
4.营分证
(1)热入营分主证:i发热,l夜间为甚,l口渴反不欲饮,l躁扰,l神昏谵语、i斑疹隐隐、i舌质红绛少津,l脉细数。
(2)热入心包主证:i高热炽盛、i神昏谵语,l甚则昏愦不语、i身热肢厥、i舌红绛、i脉细数。
5.血分证
(1)热甚动血主证:i高热躁扰、i狂乱谵妄、i斑疹显露,l或吐血、i咯血、i衄血、i便血、i溺血,l舌质深绛或暗紫,l苔黄燥,l脉细数。
(2)热极动风主证:i高热神昏。、i手足抽搐、i颈项强直,l甚则角弓反张、i两目上视、i牙关紧闭、i舌红绛、i脉弦数。
(3)阴竭阳脱主证:i每见于温病大出血、i大吐、i大泻、i大汗之后,l持续高热之后,l口干舌裂,l光苔无津,l齿如枯骨,l两瞳无光,l肌肤干燥或甲错如鳞屑,l面色苍白,l四肢厥冷,l汗多清冷,l气息微弱、i舌淡、i齿冷、i脉微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