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脱证(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厥脱急症协作组

病名称为厥脱证。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证,l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休克可参考本证进行诊疗。

(一)病名诊断

1.临床表现特点

(1)神志淡漠,l但欲寐或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l面色苍白或潮红或发绀,l四肢厥冷,l汗出不止,l气息微弱或气促息粗等症状。

(2)脉沉细无力或脉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l血压降低至10.7kPa(80mmHg)以下,l或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l有高血压者,l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4kPa(30mmHg),l尿少(每小时少于30m1),l指压再充盈时间大于3s。

2.发病特点11发病急,l变化快,l迅即逆转。

3.病因病机特点11因感受邪毒,l或内伤脏气,l失血亡津,l创伤剧痛,l导致气血逆乱,l阴阳耗脱,l发为本证。

4.实验室检查11根据不同病因可参考必要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l如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凡具备以上1、i临床表现(1)或(2)项,l参考2、i3、i4项即可诊断。

(二)证类诊断

1.气阴耗伤证

(1)主证:i神萎、i面皓、i气短、i口渴、i汗出。

(2)兼证:i倦怠微烦,l四肢欠温。

(3)舌、i脉象:i舌红或淡红,l脉细数无力。

2.真阴衰竭证

(1)主证:i神恍惊悸,l面色潮红,l汗出如油,l口渴欲饮,l饮不解渴。

(2)兼证:i身热心烦,l四肢温暖。

(3)舌、i脉象:i舌光剥干枯无苔,l脉虚数或结、i代。

3.阳气暴脱证

(1)主证:i神志淡漠,l面色苍白,l四肢厥冷,l冷汗淋漓。

(2)兼证:i息微唇绀,l体温不升。

(3)舌、i脉象:i舌淡,l脉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

上述证类以主证与舌、i脉象为主要依据。病危重者,l阳气暴脱与真阴衰竭两证可以互见,l又因病因病机不同,l可挟下列诸证:i

热毒炽盛证:i壮热、i口渴、i烦躁、i便结、i舌红、i苔黄燥,l脉沉细而数。

心气不足证:i怔忡不安,l气促、i舌淡,l脉细而促,l或结代。

气滞血瘀证:i口唇青紫,l皮肤瘀斑,l腹胀,l舌暗紫,l脉沉细而涩。

(三)分期分级

1.分期

(1)早期:i表现气阴耗伤证。

(2)中、i晚期:i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2.分级

(1)轻度:i神清或烦躁不安,l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l汗出过多,l脉沉细(数)无力,l血压降低至10.7kPa(80mmHg)以下,l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有高血压者,l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1/3以上或收缩压降低4kPa(30mmHg)。

(2)中度:i神志淡漠,l手足冷至腕踝,l大汗淋漓,l脉象微细或虚大,l收缩压在6.67kPa(50mmHg)以下,l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

(3)重度:i意识朦胧或神志不清,l肢冷超过腕踝2寸以上或全身肤冷,l冷汗如珠,l脉微细欲绝或不能触及,l收缩压在4kPa(30mmHg)以下。

轻、i中、i重度以上述三症或血压符合为制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