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11987年痹病诊断依据1.主要临床表现11关节、i肌肤、i筋骨等部位疼痛,l或肿胀晨僵,l麻木重着,l或屈伸不利,l甚则关节肿大变形,l强直不伸,l肌肉萎缩,l尻以代踵,l脊以代头等。
2.病因病机特点11营卫不足,l气血阴阳失调,l或肝肾亏损。正虚而邪凑,l复感外邪,l或兼瘀血、i痰浊,l或外伤引起。
3.发病特点11多与气候变化有关。
4.性别年龄特点11好发于青壮年,l女多于男。
5.理化检查
(1)抗“O”增高,l或血沉增快,l或类风湿因子阳性,l或免疫球蛋白增高。
(2)X线可见骨质侵害。
具备上述1、i2、i5三项,l结合3或4项,l即可确诊(此标准系参照全国痹证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而定)。
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一)证候诊断条件
1.主证(能反映出该证候病位和病性的症状,l也即是该证候的主要矛盾所在,l可以是1个症状或2~3个症状)。
2.舌、i脉特点。
3.次证(多是补充说明该证候病性特点的症状)。
具备1、i2两项,l结合3项中1至2个症状,l即可确定诊断。
(二)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
1.湿热阻络证候11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l有沉重感,l步履艰难,l发热,l口渴不欲饮,l烦闷不安,l局部触及发热,l溲黄浊;舌质红,l苔黄腻,l脉濡数或滑数。
(1)主证:i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l有沉重感。
(2)舌脉:i舌质偏红,l苔黄腻,l脉濡数滑数。
(3)次证:i(略)。
2.寒湿阻络证候11肢体关节冷痛沉重,l或肿胀,l局部畏寒,l皮色不红,l触之不热,l遇寒痛增,l得热痛减;舌胖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l脉弦紧或弦缓。
(1)主证:i关节冷痛沉重。
(2)舌、i脉:i舌胖质淡暗,l苔白腻或白滑,l脉弦紧或弦缓。
(3)次证(略)。
3.寒热错杂证候11肌肉关节疼痛,l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l或触之不热,l但自觉发热,l全身热象不显;舌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l脉弦数。
(1)主证:i肌肉关节疼痛,l局部畏寒,l触之发热,l或触之不热,l但自觉发热。
(2)舌、i脉:i舌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数。
(3)次证(略)。
4.瘀血阻络证候11肌肉、i关节疼痛剧烈,l多呈刺痛感,l部位固定不移,l痛处拒按,l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l或面色暗黧,l肌肤干燥无光泽,l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l有瘀斑,l脉沉细涩。
(1)主证:i肌肉关节疼痛剧烈,l多呈刺痛感,l久痛不已。
(2)舌、i脉:i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
(3)次证(略)。
5.肝肾两虚证候11肌肉、i关节疼痛,l局部肿大,l僵硬畸形,l肌肉瘦削,l屈伸不利,l畏寒喜暖,l手足不温,l或骨蒸潮热,l自汗盗汗,l腰膝痿软,l脊以代头,l尻以代踵,l口渴不欲饮或饮不多。舌质或红或淡,l舌苔白或滑或少津,l脉沉细弱或沉细数。
(1)主证:i肌肉关节疼痛,l局部肿大,l僵硬畸形,l肌肉瘦削。
(2)舌脉(略)。
(3)次证(略)。
6.痰湿阻络证候11关节肿胀,l顽麻疼痛,l或见痰核硬结,l头晕目眩,l首如裹,l胸脘满闷,l泛泛欲恶,l饮食无味,l痰多白黏。舌体胖,l舌质偏暗,l舌苔白滑黏腻,l脉弦滑。
(1)主证:i关节肿胀,l顽麻疼痛。
(2)舌、i脉(略)。
(3)次证(略)。
7.营卫不和证候:i肌肉关节疼痛不甚,l恶风,l汗出,l头痛,l项背不舒。舌质淡,l舌苔薄白,l脉浮缓。
(1)主证:i肌肉关节疼痛不甚,l恶风汗出。
(2)舌、i脉(略)。
(3)次证(略)。
8.气阴(血)两虚证候:i肌肉关节酸痛无力,l活动后疼痛加重,l或挛急,l肌肤无泽,l触之微热,l或关节肿大、i变形,l或肌萎着骨,l气短,l困倦,l口干不欲饮,l低热,l午后为著。舌质偏红或有裂纹,l舌苔少或无,l脉沉细无力。
(1)主证:i肌肉关节酸痛无力,l活动后疼痛加重。
(2)舌、i脉(略)。
(3)次证(略)。
痹病证候类型不限于上述几型,l仅是举要而已,l其证型可单一出现,l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型并见(证候诊断标准是全国痹证会议制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