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

卫生部药政局

因长期饮食不节、i劳倦、i思虑等原因,l及先天脾虚胃弱而导致的以下征候可作为脾虚诊断依据。

(一)脾气虚诊断标准(包括脾虚与气虚两部分)

1.气虚主证

(1)舌质淡,l舌体胖或有齿印,l苔白薄。

(2)脉细弱。

(3)体倦乏力。

(4)神疲懒言。

2.脾虚主证

(1)胃纳减少或食欲差。

(2)大便不正常(溏、i烂、i先硬后溏、i时溏时硬)。

(3)食后腹胀,l或下午腹胀。

3.次证11口淡不渴,l喜热饮,l口泛清涎,l腹痛绵绵,l或喜按喜温,l或得食则减,l或遇劳则发,l恶心呕吐,l脘闷,l肠鸣,l消瘦或虚胖,l面色萎黄,l唇淡,l短气,l排便无力,l白带清稀,l浮肿,l小便清长,l咳痰多清稀,l失眠不寐。

4.诊断

(1)气虚主证2项+脾虚主证2项。

(2)气虚主证、i舌象+脾虚主证2项。

(3)气虚主证、i舌象+脾虚主证1项+次证2项。

3项中具备1项即可诊断脾气虚。

5.诊断参考指标

(1)唾液淀粉活性酶负荷试验。

(2)木糖吸收试验。

(二)脾虚中气下陷诊断标准

脾气虚诊断+内脏下垂(脱肛、i胃、i肾、i子宫下垂等)或久泻不止、i或滑精等l项。

(三)脾气虚夹湿诊断标准

脾气虚诊断+大便溏泄,l舌苔白腻等。

(四)脾不统血诊断标准

脾气虚诊断+慢性出血。

(五)脾阳虚诊断标准

脾气虚诊断+阳气虚诊断(阳气虚诊断:i

①畏寒;②肢冷;③大便清稀、i完谷不化;④口流清涎。)

(六)脾阴虚诊断标准

脾气虚诊断+阴虚诊断(阴虚诊断:i①舌质嫩红;②苔少或苔剥;③口干少饮;④食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