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病

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111989年11月

(一)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

1.单纯性肥胖病11主要指因摄食过量,l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l造成体重超常的病症。

2.成人体重标准

采用:i①[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②体重指数:i体重(kg)/身高(m)2。男≥24,l女≥26。

3.儿童体重标准

采用:i婴儿:i1~6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600=标准体重;幼儿:i7~12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500=标准体重;1岁以上:i年龄×2+8=标准体重(若儿童身高超过标准参照成人计算)

4.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测定法

(1)标准体重(100%)测定:i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l但<20%者称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l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则可诊断为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30%~50%,lF%超过35%~45%者称为中度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lF%超过45%以上者称为重度肥胖病。

(2)体重指数测定:i体重指数≤25者属Ⅰ级;体重指数为25~30者属Ⅱ级;体重指数为30~40者属Ⅲ级;体重指数>40者属Ⅳ级。

(3)脂肪百分率测定:i脂肪百分率F%计算公式参阅1987年10月中西医结合讲座讲义83页。

(4)肥胖度测定:i

肥胖度=1[(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l00%

(5)身体脂肪量(密度法)测定:i

身体脂肪量=1[(4.95/体密度)-4.5]×l00%;

身体密度=1总体重(M)/总体积(V)。

5.肥胖病局部脂肪储积的测定

(1)皮下脂肪厚度B超测定法(4个测定位点):iA点:i右三角肌下缘臂外侧正中点;B点:i右肩胛下角;C点:i右脐旁一寸;D点:i右髂前上棘。皮卡钳法:i测定位点同上。

(2)心包膜脂肪厚度B超测定法(6个测定位点):iA点:i主动脉根部水平;B点:i二尖瓣口水平;C点:i心尖四腔切面,l测量右心室心尖部;D点:i右心室心尖右侧1.5cm处;E点:i左心室心尖部;F点:i左心室心尖部左侧1.5cm处。

(3)脂肪肝测定:iB超法。

(4)血脂测定:i采用6项血脂标准: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H-C;HDL-C/TC。

(二)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1)脾虚湿阻型:i肥胖、i浮肿、i疲乏无力、i肢体困重、i尿少、i纳差、i腹满、i脉沉细。舌苔薄腻、i舌质淡红。

(2)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郁久化热):i肥胖、i头胀眩晕、i消谷善饥、i肢重怠惰、i口渴喜饮,l脉滑小数,l舌苔腻微黄,l舌质红。

(3)肝郁气滞型:i肥胖、i胸肋苦满、i胃脘痞满、i月经不调、i闭经、i失眠、i多梦,l脉细弦,l舌苔白或薄腻,l舌质暗红。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i肥胖、i疲乏无力、i腰酸腿软,l阳痿阴寒,l脉沉细无力,l舌苔薄、i舌质淡红。

(5)阴虚内热型:i肥胖、i头昏眼花、i头胀头痛、i腰痛腿软、i五心烦热、i低烧,l脉细数微弦,l舌苔薄、i舌尖红。具有诊断证候2~3项以上,l舌脉象基本符合者,l即可诊断为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