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l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l全身酸痛、i乏力,l伴咳嗽流涕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分甲、i乙、i丙3型,l以甲型威胁最大,l致病力强,l易变异引起暴发流行。

(一)疾病概况

【病因】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l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甲、i乙、i丙3型,l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学特征。病毒内层的棱蛋白和中层所含的膜蛋白具有型特异性,l抗原性稳定。外层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l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lN)两种不同糖蛋白。H能引起红细胞凝集,l是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工具;N则能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l是病毒复制完成后脱离细胞表面的T具。按H和N抗原不同,l同型病毒又分若干亚型。H和N容易发生变异,l特别是H抗原。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较快,l2~3年可发生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很慢;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抗原变异。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l传染期约1周。

2.传播途径病毒随飞沫传播为主,l也可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l以儿童和少年为多。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免疫力。

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l迅速蔓延,l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我国以冬春季节为多。

【发病机理】

流感病毒侵犯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并复制,l使上皮细胞发生变性、i坏死与脱落。一般不形成病毒血症。感染流感后主要产生3种抗体:i①H抗体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l具有株特异性,l能中和病毒,l防止再感染;②N抗体主要是抑制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再感染其他细胞,l减少病毒增殖,l也具株的特异性;③NP抗体有型特异性,l无保护作用,l只有感染发病后才升高,l疫苗接种后一般不升高。

【临床表现】

流感潜伏期最短数小时,l最长4天。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l虽有轻重不同,l但表现基本相同。以单纯型占大多数,l患者急起高热,l体温可达39~40℃,l全身毒血症状较重。少数患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l但病情迅速加重。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l可分离出流感病毒。抗菌治疗无效。重型流感肺炎多于5~10天内死于呼吸与循环衰竭。轻型肺炎,l预后较好,l病程约1~2周。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常减少,l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l嗜酸性粒细胞常消失。合并细菌感染时,l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病原学检查】

1.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标本收集时间应于发病早期(1~3天内)越早越好。儿童患者的标本采集常用棉拭子擦抹法,l采集时将灭菌棉拭子用无菌的标本收集液(pH7.2~7.6含20%~40%灭菌肉汤的生理盐水或Hanks液或生理盐水)沾湿,l在患者咽部反复擦拭数次,l取出后将棉拭子放人装有上述收集液的无菌试管中塞上棉塞。成人患者的标本采集常用咽喉洗漱法,l采集时先让患者咳嗽,l然后用1Oml左右的收集液反复洗漱咽喉部约1分钟,l吐人管内。如有条件,l儿童标本用负压抽吸法抽取鼻咽分泌物,l成人标本用鼻咽洗液,l可提高分离的阳性率。标本采集后置冰壶(4℃)中尽快送实验室。

2.接种及培养法常用鸡胚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①鸡胚培养法:i取9~11天龄鸡胚,l将处理过的标本0.2ml接种羊膜腔和尿囊腔,l每份标本接种3~4只鸡胚,l置33~35℃温箱培养3天,l然后将鸡胚放置4℃冰箱过夜分别收获尿液和羊水,l并作初步血液凝集试验估计病毒数量,l如血凝试验结果为“+++”~“++++”时,l再按系列倍比稀释测定其血凝滴度,l如具有一定血凝滴度即可鉴定。如血凝阴性,l可盲传2代,l如仍为阴性则弃之;②组织培养法:i取0.2ml处理过的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或MDCK,l每份标本接种4管,l培养7~10天,l逐日观察细胞病变。从第3天开始每隔1天用0.4%鸡或豚鼠红细胞对培养管做红细胞吸附试验,l如阳性则测定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如阴性则用已收获的上清液盲目传代两代,l仍为阴性则弃之。

3.新分离株的鉴定新分离流感病毒可用血凝抑制、i补体结合、i中和以及血细胞吸附抑制等试验方法进行鉴定。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是血凝抑制试验,l必要时采用补体结合试验。

(1)血凝抑制试验:i一些动物红细胞(如鸡、i豚鼠等)以及人“0”型血红细胞上有流感病毒受体,l与流感病毒结合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现象,l简称血凝。若将特异性抗体与流感病毒

(血凝素)预先作用后再加入红细胞则不产生凝集,l称为血凝抑制现象。用定量血凝素与不同稀释度血清抗体作用后,l能完全抑制血凝的最高稀释度,l即为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用当前流行的甲3、i甲1及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的免疫血清与新分离流感病毒株进行血凝抑制试验,l观察新分离株能否被免疫血清所抑制,l用于新分离病毒株的鉴定。

(2)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i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有血凝素存在,l可以与加入的红细胞结合,l是为红细胞吸附试验阳性。在接种了标本的单层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已知型别的免疫血清室温作用30分钟后,l再加入鸡或豚鼠红细胞,l如果不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l是为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阳性,l表明细胞表面的血凝素被相应抗体所封闭。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与所用免疫血清型别相一致或接近。

(3)补体结合试验:i如果用已知的甲型(甲3、i甲1)或乙型或丙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对新分离病毒的血凝均不能抑制,l则应考虑可能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新亚型,l可用针对甲型、i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定型。

【免疫学检查】

1.病毒抗原的直接检查

(1)直接检查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内抗原:i由于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在呼吸道上皮细胞,l因此在患者呼吸道标本的脱落细胞中含有流感病毒抗原,l通过直接检查脱落上皮细胞内抗原即可诊断。检查方法可采用免疫荧光法,l一般于3~4小时内即可完成,l而且可以直接定型。

(2)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i患者呼吸道标本经接种敏感细胞(狗肾传代细胞,lMDCK)增殖1~3天后,l将细胞消化分散制成抗原片,l再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染法检查细胞内抗原。由于标本中的病毒在敏感细胞增殖后查抗原,l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l可在细胞病变出现以前查到抗原,l叫以直接定型,l而且比常规鸡胚分离病毒法要快得多,l一般24~72小时即可诊断。检查方法可采用间接免疫酶染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

2.血清学试验

(1)血凝抑制试验:i于发病3天内采取急性期血清保存,l于发病后2~4周采取恢复期血清,l同时检测患者的双份血清中是否存在能抑制当前流行的甲3、i甲1及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的血液凝集现象的抗体,l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为阳性,l用于回顾性珍断具有确诊意义。

(2)型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i甲、i乙、i丙型流感病毒各具有型特异的核蛋白抗原。当流感病毒出现很大的变异或出现新亚型而引起大流行时,l由于来不及分离毒株和充分掌握新毒株的性状,l常需同时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新毒株进行血清学诊断。结果判定:i被检病毒抗原与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呈阳性反应则可诊断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双份血清对甲型(或乙型)抗原有≥4倍升高,l即可诊断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均为阴性时,l应考虑丙型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正常人群补体结合抗体滴度一般≤1:i16,l如单份恢复期血清抗体≥1:i32时,l结合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3)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i流感病毒的包膜上具有神经氨酸酶,l经抗体结合后失去酶活性。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是用一定稀释度的流感病毒尿囊液作为标准剂量的抗原和系列稀释的被检血清和正常血清一起孵育,l测定血清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效价。

【核酸检测】

用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RNA。

近年来推出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H1N1、iH3N2与乙型流感病毒.不必经过标本浓缩可直接从患者的含漱液中检测出相应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l特异性好,l无交叉反应。

(三)诊断建议

在流行季节,l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i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l临床表现起病急,l全身毒血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时,l可作出临床诊断流感。在病程的早期儿童患者收集呼吸道分泌物,l成人患者留取鼻咽洗液,l或采集血清,l作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对高热不退者,l应进行血常规、i血细菌培养检查;呼吸道症状加重,l应摄胸片;头痛症状突出,l伴恶心甚至呕吐者,l应作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l有可疑体征者,l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注意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l肺部感染、i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