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风 疹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i全身皮疹,l常伴耳后、i枕部淋巴结肿大。约25%~50%的病例为亚临床感染。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风疹病毒为披盖病毒(Togavirus)科正链RNA病毒。病毒抗原结构相当稳定,l现已知只有一个血清型。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生存、i增殖,l产生长期、i多系统慢性感染。

【流行病学】

多见于温带地区,l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1.传染源患者、i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传染源。从出疹前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感染性,l前驱期感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l多见于1~9岁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有从母体来的抗体很少发病。病后大多终身免疫,l再次发病少见。

【发病机理】

病毒感染人体后,l先后在呼吸道粘膜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l形成2次病毒血症后,l出现临床症状。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l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l在胎儿体内形成持续多器官的全身感染,l引起死产、i流产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发生在妊娠期头3个月影响最大。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1天,l平均17~18天。

1.前驱期 较短1~2天,l可有低、i中度发热、i头痛、i乏力及咽痛、i咳嗽等。部分患者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2.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l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i斑丘疹或丘疹,l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l融合成片与猩红热皮疹相似。初见于面部,l24小时内蔓延至躯干和四肢,l但掌心、i足底无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i不脱屑。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数周。疹退症状也消退。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1Rubella1Syndrome,lCRS):i发生在妊娠头3个月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大约16%的婴儿在出生时有严重缺陷。常表现为出生时体重低,l生长迟缓;神经性耳聋,l并可继发语言障碍;白内障、i视网膜病、i小眼及青光眼;动脉导管未闭、i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婴儿或儿童精神神经发育迟缓或孤僻症,l也可有痉挛性双侧瘫痪。尚有肝脾肿大,l肝炎、i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l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增多,l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病原学检查】

风疹患者宜在出疹前4~5天至疹后1~2天取咽拭子标本。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除咽拭子标本外,l亦可于出生后尽快取尿液、i眼泪、i脑脊液、i骨髓等标本。将灭菌棉棒用2%牛血清Eagle液浸湿,l反复涂抹患者咽部数次,l然后将棉棒浸于上述2%牛血清Eagle液标本液1~1.5m1中反复挤压,l标本液中加足量抗生素(青、i链霉素各11000U/ml)及制霉菌素50μg/ml(或二性霉素5μg/ml)。

取0.1~0.2ml标本液接种于原代乳兔肾细胞(PRK)(或原代人胚肾、i兔胚纤维细胞、i人胚二倍体细胞等)上,l置33℃培养,l连续观察8~14天。如无细胞病变可见,l即置30℃冻化3次,l盲目传代。每次传代可接种于RK13、iVero、iBHK21、iLLC-MK2细胞上,l连续盲传3代。一般于10天左右出现细胞病变。若不出现病变,l可在接种14天后用100TCID50的ECH-O11病毒或一定量的Sindbis、ivsv或脊髓灰质炎病毒攻击,l并设正常细胞株种毒对照。若对照出现病变,l接种标本管无病变,l表示原接种的细胞内已有病毒感染的存在。

用中和试验、i血凝抑制试验或免疫荧光法作病毒鉴定等。

【免疫学检查】

1.血凝抑制试验 鹅红细胞(或鸽红细胞)上有风疹病毒受体,l与风疹病毒可产生凝集现象。若将抗体与病毒(血凝素)预先温育后再加入红细胞则不产生凝集,l称为血凝抑制。定量血凝素与不同稀释度抗体(血清)作用后能完全抑制血凝的最高血清稀释度,l即为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有辅助诊断意义。

2.捕获法ELISA检测风疹IgM抗体和IgG抗体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恢复期患者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4倍升高,l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确诊为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妊娠早期(3个月内)一旦接触风疹患者,l可在潜伏期内查血清风疹IgG抗体,l若阳性表明既往曾有过风疹病毒感染,l若阴性应继续在接触后1个月左右再测一次血清IgG和IgM抗体,l若明确阳转可判为风疹病毒感染。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l新生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新生婴儿血清风疹IgG抗体水平持续存在,l并超过母体被动获得的抗体水平(4倍以上),l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核酸检测】

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或PCR技术检测风疹病毒核酸。

(三)诊断建议

典型的风疹患者的诊断不难,l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l如低热、i特殊斑丘疹,l耳后、i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患者和隐性感染患者远较典型患者为多,l对这类患者可以留取口目拭子标本,l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亦可于出生后尽快取尿液、i眼泪、i脑脊液、i骨髓等标本做病毒分离,l或测定血清抗体,l可以确定诊断。

测定IgG可以确认妇女孕前的免疫状态,l滴度>1:i10表示有免疫力;疫苗接种10年后,l1/3以上的人群不能测得相应的lgG。怀疑社区有风疹流行时,l应测定IgM。

所有风疹患者出疹后11~25天均能检测到IgM,l并可以持续1年以上;60%~80%的接种疫苗者在接种后的l5~25天能检测到IgM。IgG在感染后的15~25天出现,l接种疫苗者在接种后的25~50天后出现。

90%~97%的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到出生后6个月内可以检测到IgM,l因此IgM测定是出生6个月内新生儿诊断宫内感染或新近感染的最好指标。出生6个月后的可以测定持续存在的IgG。风疹特异性IgG不能测到的新生儿可以排除宫内感染。

如果患者有风疹皮疹出现,l急性期抗体滴度>1:i10或出疹后7天采取的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以确定诊断;或患者曾暴露于风疹,l但没有皮疹出现,l则比较暴露后早期采取的血液和14~28天的血液中抗体滴度上升4倍以上可以确定诊断。怀疑再发感染时(偶然发生,l并且通常无症状),l可以在间隔2周以上前后分别采血,l如果IgG抗体滴度上升4倍以上可以确定诊断,lIgM可以没有变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低水平的IgM产生;微小病毒、i巨细胞病毒、i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麻疹病毒会引起交叉反应。

风疹应与麻疹、i猩红热、i幼儿急疹及肠道病毒感染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