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1cerebrospinal1meningitis)简称流脑,l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1meningitidis)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该菌经鼻咽部侵人血循环,l形成败血症,l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l形成脑脊髓膜化脓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i头痛、i呕吐、i皮肤淤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起病急骤,l病情凶险,l常可危及生命。

(一)疾病概述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l革兰阴性双球菌,l专性需氧。呈肾形或卵圆形,l凹面相对,l成对排列,l有荚膜,l有菌毛,l无鞭毛。人类是唯一宿主。脑膜炎奈瑟菌是人鼻咽部常见的寄生菌。该菌营养要求较高。抵抗力不强,l对寒冷、i干燥、i紫外线和一般的消毒剂均很敏感。本菌含白溶酶,l如不及时送检接种极易溶解死亡。

脑膜炎奈瑟菌含有多种抗原系统。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l分为13个血清群,l其中以A、iB、iC群最多见,l其中C群的毒力最强,lB群次之,lA群最弱。我国的流行菌群主要是A群,lB、iC群仅占少数,l但带菌者以B、iC群为主。

【流行病学】

本病呈全球分布,l散发或流行性发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我国各地区均有报道。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本病的隐性感染率高,l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

2.传播途径 主要借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不大,l但密切接触如同睡、i怀抱、i喂乳、i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l但多见于儿童,l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发病很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l有菌群间交叉免疫,l但不持久。

【发病机制】

脑膜炎奈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体,l其发展过程取决于人体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当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l或细菌毒力较强时,l细菌可从鼻咽部侵人血循环形成菌血症,l大多数菌血症可自愈,l仅极少数发展为败血症,l再侵入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l

细菌的内毒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膜炎奈瑟菌还可引起肺炎、i心包炎、i泌尿生殖道炎、i眼内炎、i骨髓炎、i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l一般2~3天。临床表现复杂多变,l轻重不一。典型者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i①前驱期:i约1~2天。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咽拭子培养常可发现病原菌;②败血症期:i常突发畏寒、i高热伴头痛、i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状。多数患者有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血液和皮肤瘀点中可发现病原菌;③脑膜炎期:i多与败血症症状同时或稍后出现。表现持续高热、i剧烈头痛、i频繁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谵妄、i惊厥和意识障碍。脑脊液中可发现病原菌;④恢复期:i经有效治疗2~5天后患者症状、i体征好转至消失。

少数患者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特征,l迅速出现皮肤黏膜出血,l无脑膜刺激征;或以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l患者频繁惊厥、i出现意识障碍,l并迅速陷入昏迷;或同时有以上表现。患者常常起病急骤,l病情凶险,l如不及时抢救,l常于24小时内甚至6小时内危及生命,l病死率高。

(二)检验诊断

流脑是临床上十分凶险的疾病,l必须采取快速而准确的检验诊断方法。

【一般检查】

1.外周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l最高可达40×109/L,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80%~90%以上。

2.脑脊液检查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l脑脊液压力常增高达1.96kPa以上;典型病例脑脊液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总数增加,l常>1.0×109/L,l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l可达1~5g/L;葡萄糖定量常低于2.22mmol/L,l氯化物也稍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3.其它 尿液中也许会出现蛋白、i红细胞等。偶尔出现尿糖。DIC发生时,l血小板计数、i凝血功能检查出现异常,l参考本书其他章节。

【病原学检查】

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l都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l尽快采集患者脑脊液、i血液、i瘀点(斑)组织液、i鼻咽拭子标本。运送时要保温在35℃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 无菌部位的标本,l通过涂片可以直接发现可疑细菌。约有50%~70%的培养阳性的患者可在涂片中发现细菌。①脑脊液:i离心沉淀后,l取沉淀物涂片,l革兰染色或美蓝染色后镜检,l如在中性粒细胞内、i外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l可作出初步诊断;②瘀点(斑)组织液标本:i选患者皮肤上的新鲜瘀点(斑),l消毒后用针头挑破,l挤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l涂片革兰染色或美蓝染色检查。

2.细菌分离培养 血液或脑脊液标本以血清肉汤培养基增菌后,l接种巧克力平板;脑脊液标本和瘀点(斑)组织液、i鼻咽拭子标本可直接接种巧克力平板,l平板置85℃、i5%~10%C02环境中培养18~24小时,l挑取可疑菌落染色镜检,l并进一步作生化反应等试验予以鉴定。或用已知脑膜炎奈瑟菌多价诊断血清与待检菌作直接凝集试验,l再用单价血清鉴定型别。鼻咽标本培养也可检查带菌者。

【血清学检查】

1.抗原检测11目前的测定方法均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存在,l因此阴性并不能排除脑膜炎奈瑟菌的存在。

(1)胶乳凝集试验:i检测患者脑脊液中微量抗原成分,l阳性率达85%以上。

(2)SPA协同凝集试验:i检测外周血微量可溶性抗原,l阳性率可达90%以上。

(3)酶免疫技术:i测定脑脊液中的抗原,l有>80%的敏感性和>95%的特异性。尤其对已使用了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诊断帮助更大。

(4)对流免疫电泳:i检测患者脑脊液或血清或尿中的可溶性荚膜多糖抗原。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2.抗体检测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对于临床早期诊断无意义。

【核酸检测】

以PCR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或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的DNA特异片段,l特异性及阳性率均高于其他方法。

(三)诊断建议

凡在冬春流行季节有突发高热、i头痛、i呕吐伴有意识改变、i脑膜刺激征、i皮肤瘀点或瘀斑,l脑脊液或皮肤瘀斑组织涂片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即可作出流脑的初步临床诊断。应用抗生素前应作血液培养、i皮肤瘀斑组织液涂片、i脑脊液培养,l细菌学检查阳性可确诊。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i①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i如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i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i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i革兰阴性杆菌性脑膜炎等,l发病无季节性,l无皮肤瘀点,l有相应的原发疾患,l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②流行性乙型脑炎;③结核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