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1dysentery)简称菌痢,l是由志贺菌属细菌(Shigellae),l又称痢疾杆菌(Bacillus1shiga)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l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l表现为灶性、i溃疡性、i化脓性、i炎症性改变,l少见肠穿孔。临床表现有腹痛、i腹泻、i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l常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l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少数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l兼性厌氧。有菌毛,l无芽胞,l无荚膜,l无鞭毛,l无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志贺菌属细菌根据其菌体抗原(O)和生化反应的不同,l分为痢疾志贺菌(A群)、i福氏志贺菌(B群)、i鲍氏志贺菌(C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4个群,l47个血清型。以D群的抵抗力最强,lB群次之,lA群最弱。

【流行病学】

菌痢呈全球性发病,l全年散发,l夏秋季节可引起流行。志贺菌流行菌群随年代推移而不断变迁,l当前欧美国家流行菌群为D群,l我国目前多数地区仍是以B群为主要流行菌群。但近年来少数地区有A群痢疾志贺菌流行。A群可产生外毒素,l临床症状较重;B群排菌时间长,l易转为慢性;D群对外界抵抗力最强,l临床症状轻,l轻型多见。

1.传染源 人类是志贺菌属细菌的自然储存宿主。急、i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传播。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i水或通过日常生活甩品接触经手而感染。苍蝇、i蟑螂是重要传播媒介。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l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成人。感染后可获得型特异性免疫,l但各型和各群之间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研究认为志贺菌属细菌致病力较强,l其致病必须具备有粘附、i侵袭和产生毒素的能力。内毒素可以引起毒血症导致发热,l强烈的内毒素还是中毒型痢疾的致病因子。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l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皮的损伤,l进一步引起DIC、i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l最终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痢疾往往无明显的腹痛、i腹泻等肠道症状。

志贺菌属细菌还可产生志贺毒素(Shiga1toxin),l是一种外毒素,l具有神经毒素、i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作用,l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数小时至7天,l一般为1~3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l以轻型多见。根据临床过程分为急性与慢性菌痢,l后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急性菌痢按病情轻重又分为普通型、i轻型及中毒型菌痢。

1.普通型 起病急,l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l体温波动在38~39℃,l伴其他毒血症症状;阵发性、i痉挛性腹痛,l恶心、i呕吐、i腹泻,l排粘液脓血便,l伴里急后重感。自然病程约1~2周。

2.轻型 多无毒血症症状或轻微。表现急性腹泻,l每日少于10次,l粪便含少量粘液,l可无脓血,l无里急后重感或较轻,l易被误诊或漏诊。病程多为3~7天。粪便培养分离到志贺菌可确诊。

3.中毒型学龄前尤其是平时体质好的儿童多见。起病急骤,l以提寒寒战、i高热、i休克或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l体温迅速升高至40℃或以上,l而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或出现较晚。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又可分为休克型、i脑型和混合型。本型病情凶险,l病死率高。粪便培养分离到志贺菌可确诊。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1.外周血检查急性菌痢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增加,l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l有时可见核左移。慢性菌痢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常规 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l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

【病原学检查】

应取早期、i新鲜、i含粘液脓血的粪便(勿与尿液混合)或肛拭子,l多次送检,l可提高检出阳性率。由于存在恢复期带菌者,l因此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l仍需送检标本,l直至连续培养阴性。

1.细菌学检查 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如未能及时接种,l可将粪便按1:i10比例与30%甘油缓冲盐水混合或卡布运送培养基送检。取脓血粘液便或肛拭标本接种GN增菌液后再行分离培养,l电可将标本直接进行分离培养。通常同时接种强、i弱选择性培养基,l如SS和麦康凯(MAC)、i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亦可用对志贺菌分离效果较好的术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培养基。取可疑菌落(EMB上无色或不透明的琥珀色;MAC上无色不透明;SS上不透明或透明;XLD上呈红色的菌落),l将可疑菌落通过生化和血清凝集试验进一步鉴定到属、i种和血清型。

2.毒力试验 可用豚鼠结膜试验。取该菌19~20小时固体培养物,l用生理盐水制成9亿/ml的菌悬液,l接种于豚鼠一侧眼睛的眼结膜上,l另一侧则用大肠埃希菌作对照。48小时后观察结果,l如实验侧出现角膜结膜炎而对照侧无变化即为阳性,l证实该菌为有毒力的志贺菌株。

3.快速病原学检查

(1)直接凝集:i将粪便标本与志贺菌抗血清混匀,l在光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免疫荧光菌球法:i将粪便标本接种于有荧光索标记的志贺菌免疫血清液体培养基中,l35℃培养4~8小时。若标本中有相应型别的志贺菌存在,l与荧光抗体凝集成球,l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被检出。

(3)协同凝集试验:i志贺菌IgG抗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Ⅰ株结合成试剂,l用以检测标本中有无志贺菌可溶性抗原。与粪便或增菌液做玻片凝集,l立即出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

(4)乳胶凝集试验:i用志贺菌抗血清致敏胶乳,l与粪便中的志贺菌凝集。

【核酸检测】

目前检测方法存在着质粒容易丢失和受内源菌干扰的问题。用核酸探针检测可克服上述缺陷。可采用人工合成32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周定薄膜上做菌落杂交检测志贺菌和EIEC。所有志贺菌和EIEC均携带一个非结合型大质粒,l能编码多种与侵袭性相关的外膜蛋白,l是产生痢疾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l目前已对该质粒上的一个2.5kb侵袭相关片段设计出一对ipa1H引物,l可用于检测志贺菌和EIEC之间的同源序列。但两者间的鉴别较为困难。

志贺毒素是主要由A群志贺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毒力因子,l它与中毒性腹泻、i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用PCR法检测志贺毒素来检测A群志贺菌Ⅰ型、iⅡ型。主要是将基因探针和抗体技术相结合检测志贺毒素基因,l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l但需制备基因探针并同特异性抗体连接,l且易导致假阳性结果。

(三)诊断建议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i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分离出志贺菌。

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i①急性菌痢需与急性阿米巴痢疾、i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肠道感染等鉴别。还应与急性肠套叠、i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相鉴别;②中毒性菌痢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或乙型脑炎鉴别;③慢性菌痢需与结肠癌、i血吸虫病、i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