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蠕虫感染性疾病: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是由布氏姜片虫(Fosciolopsis1buski1Lankester)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致的人畜共患肠道寄生虫病。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其生活史可分为成虫、i幼虫和虫卵三个主要阶段,l需要一个中间宿主一个终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成虫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大的一种吸虫,l寄生在人和猪的小肠内,l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l进入水中,l在适宜水温中经3~4周,l发育成为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扁卷螺)内,l经胞蚴、i母雷蚴、i子雷蚴阶段,l发育成尾蚴,l平均约25~30天。尾蚴从螺体内自行逸出,l吸附在水生植物如菱白、i菱角、i藕节、i荸荠等表面发育成为囊蚴。当终宿主(人或猪)摄人含活囊蚴的以上水生植物时,l在小肠内脱囊发育成成虫。经1~3月发育成熟并开始排卵。其虫卵是人体最大的蠕虫卵。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被感染的猪。猪还是本病主要储存宿主。

2.传播途径 绝大多数的水生植物如茭白、i菱角、i藕节、i荸荠等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人和猪常因食用带活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生水而感染。粪便污染扁卷螺和水生植物共同存在的水源是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3.易感性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免疫力,l可重复感染。

【发病机制】

姜片虫的吸盘发达,l吸附力强,l可导致被吸附的黏膜和周围组织发生炎症、i点状出血、i水肿、i溃疡或脓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障碍。大量感染时,l虫体阻塞肠腔,l导致肠梗阻。姜片虫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l可引起宿主的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个月。轻症患者可无症状和体征或仅有轻微的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i腹泻、i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精神萎靡、i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粪便呈不消化样,l色黄绿,l有腥臭味,l常有粘液。肠鸣音极活跃。部分患者出现排虫现象。长期腹泻和吸收不良,l患者可出现消瘦、i浮肿和贫血。儿童可出现不同程度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者可继发肺部、i肠道感染而死亡。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显示有轻度贫血,l白细胞总数略有增加,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约增至10%~20%左右。

【病原学检查】

对多数姜片虫感染者,l均可通过粪便检出虫卵或虫体来确诊。

1.直接涂片法 姜片虫虫卵是人体最大的蠕虫卵,l易于识别,l用直接涂片法即可检获虫卵,l但轻度感染者易漏检。可采取一次连查3张厚涂片的方法提高检出率。

2.集卵法 常用水洗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浓集感染患者粪便中的虫卵,l达到提高阳性率的目的。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的检出效果与沉淀法相似,l但其可进行虫卵记数,l了解感染程度。

3.检获成虫 姜片虫病患者常有从粪便中自然排出成虫的现象,l若检测到,l可根据虫体形态特征进行鉴定,l进而确诊。

【免疫学检查】

采用姜片虫成虫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作皮内试验(ID)或ELISA,l可辅助诊断早期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

(三)诊断建议

在流行区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出现腹痛、i腹泻、i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精神萎靡、i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l粪便呈不消化样,l肠鸣音极活跃;或慢性腹泻,l出现营养不良、i浮肿和贫血等。特别是有生食水生植物或生水习惯者,l要怀疑本病可能。粪便中找到姜片虫卵或虫体可确诊。

姜片虫病需与其他肠道寄生虫病和胃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等作鉴别诊断;虫卵需与肝片吸虫和棘口吸虫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