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蠕虫感染性疾病:钩虫病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1duodenale,l简称十二指肠钩虫)或/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1americanus,l简称美洲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l轻者无症状;典型症状为贫血、i营养不良、i胃肠功能失调等。

(一)疾瘸概况

【病原学】

钩虫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i虫卵、i幼虫包括杆状蚴和丝状蚴、i成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上段。雌、i雄成虫交配后,l雌虫排卵,l随粪便排出体外,l在温暖、i湿润、i荫蔽的土壤中,l经第一期杆状蚴、i第二期杆状蚴,l发育形成丝状蚴。丝状蚴与人皮肤或黏膜接触后,l侵人人体进入血循环,l经右心到达肺脏。多数幼虫进入肺泡,l随宿主呼吸道粘液纤毛运动上行到会厌部,l再随着宿主吞咽动作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从感染期幼虫入侵到虫体交配产卵,l一般需4~6周。一般认为,l钩虫成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为3年左右。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钩虫病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含钩虫卵的人粪便未经处理就当作肥料来施肥,l可污染耕地,l在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传播途径11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经皮肤而感染。生吃被污染的蔬菜则可能经口腔黏膜感染。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在一般流行区,l青壮年农民感染率较高;在高流行区,l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易多次重复感染。夏秋季是感染高峰。

【发病机制】

钩虫病的危害主要在于成虫。成虫咬附在小肠黏膜,l每日更换咬附部位,l且分泌抗凝物质,l引起黏膜局部渗血、i出血、i糜烂和极小溃疡,l有时引起大面积出血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研究表明,l钩虫幼虫释放的钩虫分泌蛋白(Ancylostoma1secreted1proteins,lASPs)可能与钩蚴性皮炎的发病有关。大量钩虫丝状蚴移行至肺,l穿破肺微血管进人肺泡,l可导致钩蚴性肺炎。丝状蚴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可使虫体容易通过宿主组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为轻度感染,l无临床症状。约10%感染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1.幼虫引起的症状 ①钩蚴性皮炎:i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后,l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局部的烧灼、i发痒等感觉,l并出现充血性小斑点或小丘疹,l1~2天后,l皮疹变成水疱,l可持续1周左右。皮疹好发于足趾、i手指间、i足背、i踝部等;②钩蚴性肺炎:i感染后约3~7天,l患者出现咳嗽、i咳痰、i痰中带血,l常伴发热、i畏寒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诱发哮喘。症状持续数日至4周不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 ①消化道症状:i多为腹部不适或隐痛、i食欲不振、i腹泻等症状;极少数重度感染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l解柏油样便;儿童可有“异嗜症”;②贫血:i是钩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l常是首发症状。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儿童重度感染常出现蛋白营养不良。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的第4周开始增高,l在50天左右达高峰,l常为15%以上,l甚至高达86%;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非急性期钩虫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轻度或中度增高,l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疾病后期,l血红蛋白显著减少,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i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i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降羝,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l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趋于减少,l血清铁浓度下降。

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l50%患者出现夏科雷登结晶。

【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检出钩虫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l常用的方法有:i

1.直接涂片法 简便易行,l但易漏诊轻度感染患者,l为提高阳性率需反复检查。

2.饱和盐水浮聚法 利用钩虫虫卵比重小于饱和盐水的原理,l使虫卵漂浮在液面上,l而达到浓集虫卵的目的,l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l且可进行定量,l是诊断钩虫感染最为理想的方法。

3.改良加藤法 该法简单易行,l能定量检查虫卯确定感染度,l也可用于治疗的效果考核及流行病学调查。

4.钩蚴培养法 利用钩虫虫卵在适宜环境中可在几天内孵出幼虫的特点,l设计出本法用于钩虫病的诊断,l其检出率优予饱和盐水浮聚法,l并能鉴定虫种,l缺点是培养需要3~5天才能得出结果。

5.痰液查钩蚴 收集24小时痰液,l用等量10%NaOH溶液消化数小时,l离心,l取沉淀涂片镜检,l如发现钩蚴亦可确诊。

【免疫学检查】

如皮内实验、i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应用于钩虫产卵前,l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l但由于特异性低,l基本巳淘汰。近年来,l从十二指肠钩虫的成虫抽提物中分离的分子量为171000的蛋白质,l经ELISA和免疫印迹法证实该蛋白具有种特异性,l可用作钩虫病特异性诊断分子。

【核酸检测】

根据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ITS-1序列间的差异设计引物,l进行PCR用来区别两种钩虫。有学者根据钩虫的线粒体C0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l用PCR方法可精确地鉴定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成虫、i幼虫和虫卵。

(三)诊断建议

在流行区有赤手裸足下地耕作史和“毒粪”史,l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症状,l应怀疑钩虫病;粪便中找到钩虫虫卵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对诊断和感染监控没有价值。

钩虫病需与消化性溃疡、i慢性胃炎、i胃癌等鉴别诊断;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