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蠕虫感染性疾病:蛔虫病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蚯蚓蛔线虫(Asearis1lumbri-coides,l简称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是人类认识最早、i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蛔虫成虫是人体最大的寄生线虫。蛔虫生活史包括虫卵在外界发育、i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i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三个阶段。蛔虫的受精卵随宿主粪便排出,l在适宜的环境中,l约经3周左右,l发育成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被宿主摄入后,l在小肠孵出的幼虫,l穿过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l侵入肠壁静脉,l沿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l经右心移行至肺,l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人肺泡腔,l幼虫逐渐发育成熟。之后随宿主呼吸道粘液纤毛运动上行到会厌部,l再随着宿主吞咽动作进入空肠,l在空肠内发育成成虫。蛔虫成虫主要寄生在回肠和空肠。从感染期虫卵进人人体到成虫成熟产卵,l约需60~75天。成虫的寿命约为10~12个月。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蛔虫唯一的终宿主,l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感染期虫卵经口摄入感染人体。污染的泥土、i手、i食物(特别是瓜果蔬菜)等是主要传播媒介。用含蛔虫虫卵的人粪便未经处理就当作肥料来施肥,l可污染土壤和地面,l在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易感性 人群对蛔虫普遍易感。感染率的高低与生活水平、i环境卫生、i个人卫生有关。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l农村高于城市。

【发病机制】

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蛔虫幼虫在人体移行过程中,l可引起局部组织器官损伤、i出血。蛔虫成虫可咬附肠黏膜,l造成局部肠黏膜的损伤。蛔虫成虫有钻孔习性,l在寄生环境改变时,l可离开肠道,l钻入胆道等处引起病变,l或聚集成团阻塞肠管,l引起肠梗阻。肠黏膜的损伤常导致消化吸收障碍。

2.化学性刺激和过敏反应 肺内的蛔虫幼虫可使肺泡内浆液渗出、i支气管嗜酸粒细胞浸润、i支气管粘液分泌增多、i支气管痉挛。蛔虫可分泌抗原物质,l使宿主产生IgE和IgM抗体,l导致Ⅰ型和Ⅱ型变态反应。蛔虫还可分泌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的毒素,l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1.幼虫引起的症状 见于短期内感染大量蛔虫虫卵时,l主要为肺部症状伴全身反应。患者在感染后的7~8天,l出现发热、i咳嗽、i哮喘,l肺部可闻及哮鸣音、i捻发音等。胸片有点片状或絮状浸润性阴影,l有游走现象,l可在1~2周内自行消失。痰中可检到嗜酸性粒细胞及蛔虫幼虫,l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成虫引起的症状 ①消化系统症状:i有恶心、i呕吐、i流涎、i偏食、i厌食、i多食或异食癖。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l吐虫或便虫。儿童则出现反复发作的脐周隐痛或腹泻,l解粘液便或血便;②营养不良:i表现为倦怠、i体重减轻、i贫血等。③变态反应:i低热、i哮喘、i荨麻疹、i结膜炎、i血管神经炎等。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i①异位蛔虫症:i可引起胆道蛔虫症、i胰管蛔虫症、i阑尾蛔虫症;②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重度感染儿童。梗阻部位好发于回肠下段,l多为单纯机械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③蛔虫性肠穿孔和腹膜炎:i以儿童多见。好发于回盲部和阑尾;④蛔虫性脑病:i以幼儿多见。表现为头痛、i失眠、i智力发育障碍、i甚至出现癫痫、i脑膜刺激症、i惊厥、i昏迷等。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外周血可有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如发生胆道蛔虫症并发感染时,l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检出蛔虫虫卵或虫体,l或痰液中检测到蛔虫幼虫便可确诊。

1.直接涂片法 蛔虫产卵量大,l所以常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l连查3张涂片检出率可达95%。

2.集卵法 常用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集卵,l检出率更高。但浮聚法更适于检查受精蛔虫卵。

3.改良加藤法 该法简单方便,l可定性、i定量检查虫卵,l值得推广。

4.驱虫治疗性诊断 粪便虫卵检查阴性,l而临床表现蛔虫病症状患者,l可采用本法,l再检查排出的成虫形态进行鉴别。

5.痰液查蛔蚴患者有疑似蛔虫幼虫所致的过敏性肺炎,l可检查痰液中蛔蚴进行确诊,l方法见本章节钩虫病病原体检查。

(三)诊断建议

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l粪便中检出蛔虫卵,l即可确诊。若诊断困难,l可采用驱虫药试验治疗,l粪便排虫或吐虫或痰检幼虫阳性均可确诊。血清学检查无诊断意义。

蛔虫病幼虫引起的症状需与肺部其他感染性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相鉴别;胆道蛔虫症需与胆囊炎、i胆石症、i胰腺炎等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