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蠕虫感染性疾病: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l又称包虫病,l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又称包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棘球绦虫目前被确认的仅有4个独立虫种,l其中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1granulosus)、i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细长,l雌雄同体,l分头节、i颈节和体节,l体节又分为幼节、i成节和孕节,l孕节内充满虫卵。幼虫称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l可引起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1granulosus,lCE)。细粒棘球蚴呈不规则的囊状,l囊腔内含原头蚴。多房棘球绦虫成虫略小,l幼虫由多个小囊泡组成,l囊腔内含泡球蚴。

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均须经过两种不同哺乳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和终宿主,l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主要是犬,l中间宿主主要是有蹄动物如羊、i牛、i猪等,l人也可成为其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主要是狐、i狼等野生动物,l中间宿主主要是啮齿动物如鼠,l人偶被感染而成为中间宿主,l故多房棘球蚴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间宿主摄人虫卵,l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l后者穿透肠壁,l经静脉和淋巴系统,l进入血循环,l随血流人肝、i肺,l发育成棘球蚴,l少数六钩蚴到达脑的等远处器官。其新鲜内脏被终宿主摄食后,l包虫囊肿中的原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l成虫的孕节被终宿主排出后,l具独立移动能力,l可在植物上爬行而播散虫卵。一个原头蚴在终宿主小肠内发育成一条成虫。

【流行病学】

呈世界性分布,l以畜牧区流行为主。

1.传染源 感染的哺乳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误食被虫卵污染水、i食物等而感染;或接触犬、i狐、i狼等经污染的手而感染。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牧民、i毛皮加工者、i在农牧区生活的儿童为高发人群。

【发病机制】

棘球蚴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其机械性压迫所引起。主要侵犯人体的肝脏、i肺脏。CE多呈单囊;多房型棘球蚴病则呈蜂窝状,l可累及整个脏器,l对组织破坏严重。包虫囊肿发展缓慢,l常在感染10年后出现临床表现,l而多房型棘球蚴因为人并不是其适宜的中间宿主,l则多在感染30年后才出现症状。包虫囊肿破裂可继发细菌感染,l大量的囊液与棘球蚴进人体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及继发性包虫囊肿。

宿主感染棘球蚴后可获得带虫免疫,l有一定的保护力。

【临床表现】

1.细粒棘球蚴病 潜伏期10~20年或更长。临床症状主要与棘球蚴寄生部位、i大小、i数目、i机体反应和有无并发症有关。①肝棘球蚴病:i是最常侵犯的脏器,l以右肝受累多见。常无任何不适或在体检时发现无痛性表面光滑肝内包块。若并发感染,l有类似肝脓疡或膈下脓肿的临床表现;若囊壁破裂,l棘球蚴逸出,l即刻出现过敏性休克,l常继发多发性弥漫性体腔棘球蚴病,l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i液气胸等;若破入胆道,l可出现胆道梗阻征,l引起黄疸、i胆绞痛、i荨麻疹“三联征”,l重者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②肺棘球蚴病:i右肺多于左肺,l下叶多于上叶,l多数为单发。常无明显症状,l仅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

2.多房棘球蚴病 主要侵犯肝脏。潜伏期可达30年,l可多年无明显临床症状,l病程经过缓慢。典型的表现是右上腹或剑突下摸及肝肿块,l质地硬,l有结节。病变范围广,l多并发坏死性假性囊肿,l患者肝功能受损严重,l出现黄疸、i门脉高压、i肝功能衰竭或继发肺、i脑转移。病情危重,l预后差。

(二)检验诊断

【一般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一般小于10%,l但囊肿破裂时则可显著升高。

【病原学检查】

确诊依据是从痰液、i胸腹水、i尿液或手术摘除的可疑包块结节中查到棘球蚴砂或棘球蚴碎片。

【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又称卡松尼试验(casoni1test),l用包虫囊液抗原皮内注射,l15~20分钟后局部如出现红色斑疹或伪足即为阳性。该试验操作简便、i快速,l阳性率在80%以上,l但假阳性率较高,l现已较少应用。

2.ELISA测棘球蚴患者血清抗体,l阳性率为90%以上。目前常用方法有Fast-ELISA、iDot-ELISA、i竞争ELISA和ABC-ELISA。另外,l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ELISA法检测可以提高棘球蚴病的检出率及进行疗效考梭,l且与囊虫病无交叉反应。

3.间接血凝试验 本法检测抗体特异性好,l阳性率可达80%以上,l有一定的假阳性率,l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加以鉴别。

4.对流免疫电泳 本法血清抗体检出率较高,l可用于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

5.其他方法 主要有乳胶凝集试验、i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免疫印迹试验、i琼脂扩散试验、i补体结合试验,l对棘球蚴病的诊断都有参考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l目前棘球蚴病免疫诊断试验所用抗原,l大多为棘球蚴囊液、i囊壁生发层和原头蚴等粗制抗原,l检测抗体时会与其他绦虫患者产生交叉反应。而改用纯化抗原,l如抗原B可获得较好的特异性。另外,l重组抗原及合成肽抗原均可用于免疫学诊断。对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一般认为宜采用2~3项血清学试验检测抗体,l以弥补彼此的不足,l使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高。有人提出采用多种诊断抗原及特异抗原衍生多肽混合诊断进行测定可提高敏感性,l而特异性不受影响。上世纪90年代,l我国建立了唾液中检测特异性抗棘球蚴抗体的ELISA方法,l适用于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核酸检测】

我国学者根据细粒棘球蚴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i①P1:i5'-GGAATGGAGAGAAGTTAC-3';②P2:i5'-GCAACCTCCGGAACTTGC-3',l以棘球蚴的囊液、i子囊及原头蚴为模板PCR扩增,l将扩增产物纯化后,l用地高辛(DIG)标记制成特异性核酸探针用于细粒棘球蚴检测。种特异性探针pAL1可以鉴别细粒棘球蚴病与多房型棘球蚴病。

(三)诊断建议

棘球蚴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如籍贯、i旅居史、i职业、i与犬、i羊等动物接触史等),l受累脏器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l确诊须通过影像学、i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多房型棘球蚴病诊断较困难,l须经病理学检查方能确诊。

细粒棘球蚴病主要与细菌性肝脓肿、i肺脓肿、i急性腹膜炎、i肺结核、i肺癌等相鉴别。多房型棘球蚴病主要与肝癌进行鉴别。